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祖师有一天忽然见到慧能,说:“我思念你的见识是可用的,但恐怕有恶人害你,所以我不与你讲话,你知道了吗?” 慧能说:“弟子也明白师父的意思,不敢走到堂前,让人不知道。” 一天,祖师召集所有的门人,“我刚才对你们说过,世人生死事大,你们整天只知道追求福田,而忽略了出离生死苦海。如果自性迷失,那么福报又如何可以拯救呢?你们各自回去观察自己的智慧,取回自己本心般若的本性,各自写一首诗来给我看,如果能领悟到其中的要义,我就将衣钵法传给你再传下去,成为第六代祖师。大家火速离开,不要拖延耽搁。思考问题不能解决问题,见性的人,在言语交流中就可以见到真理。如果如此,就算拿刀上阵,也可以见到真理。”
注释: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禅宗大师与他的弟子慧能之间的一次对话。祖师询问慧能是否知道佛法的重要性,并警告他可能会受到恶人的侵害。慧能则回应说他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他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祖师随后要求慧能写诗以表达他对佛法的理解,如果他能够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他将传授衣钵给他。这是一段关于修行和智慧的对话,强调了内心的觉醒和对真理的领悟。
赏析:这首诗通过祖师和慧能的对话,展示了禅宗修行的一种方式。它强调了内心的觉醒和对真理的领悟,认为这是实现解脱的关键。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和威胁,保持警觉和智慧。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禅宗的智慧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