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慧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倦。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慧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翻译
一日,韦刺史设宴为师庆祝。宴会结束后,刺史请禅师上座,官员、士人、平民等恭敬地再次跪拜问曰:“弟子听闻和尚说法,实在是不可思议的。现在有些疑问,恳请大师慈悲为怀,给予解说。”禅师说:“有疑惑就问吧,我当为你说。”韦公问:“大师所说的,不是达摩祖师的宗旨吗?”禅师答:“是的。”韦公问:“弟子听说达摩初来化梁武帝,皇帝问他:‘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回答:‘实无功德。’弟子未能理解此理,愿大师为我讲解。”禅师说:“实无功德,不要怀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禅师又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韦公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大师解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禅师说:“使君善听,慧能与您说明,世尊在舍卫城之中,讲西方引化的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便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倦。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慧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注释
- 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 韦刺史为禅师设宴庆祝。
- 斋讫: 宴会结束后。
- 刺史请师升座: 韦刺史邀请禅师上座。
- 有少疑: 韦刺史向禅师提出了一些疑问。
- 弟子闻和尚说法: 弟子(这里指韦刺史的下属或侍者)听到禅师的教诲和说法后感到不可思议。
- 实无功德: 佛陀(达摩)教导众生不应执着功德,真正的功德在于内心的清净和自性的显现。
- 不见性即是无德: 如果一个人不能见到自己的本质(自性),那么他就不能说他有道德。
- 念念无滞: 修行者应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明,不受任何杂念的困扰。
- 自性建立万法: 人的本性可以创造和建立一切事物。
- 内外无染: 内心的平静和纯洁不应该被外界的事物所污染。
- 功德是自性内的: 真正的功德来自于个体的内在修为和智慧。
- 福德与功德区别: 福德是指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功德则是精神上的修养。
- 武帝不识真理: 武帝(梁武帝)未能理解佛法的精髓。
- 心行平直是德: 内心的平静和正直是修行的重要方面。
- 自修性是功: 修行者通过自我修炼来提升自己的本性。
- 自修身是德: 通过修养自己的德行来影响他人和社会。
- 自性虚妄不实: 自性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是空无一物的。
- 西方去此不远: 西方极乐世界非常接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 使君心地但无不善: 希望韦刺史的心里没有邪恶的念头。
- 西方去此不遥: 西方极乐世界并不遥远。
- 不断十恶之心: 不断地坚持错误的行为会导致无法达到目的地。
- 便睹弥陀: 立即看到阿弥陀佛。
- 愿和尚慈悲: 希望大师能够原谅并引导他们。
- 便现西方: 即刻出现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
- 各愿见否?: 各位是否都愿意看到这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