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讳晋,字混成。先皇帝时,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纥,诏公兼侍御史,赐紫金鱼袋,为涵判官。回纥之人来曰:“唐之复土疆,取回纥力焉。约我为市,马既入,而归我贿不足,我于使人乎取之。”涵惧不敢对,视公。公与之言曰:“我之复土疆,尔信有力焉。吾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赐不既多乎?尔之马岁至,吾数皮而归资。边吏请致诘也,天子念尔有劳,故下诏禁侵犯。诸戎畏我大国之尔与也,莫敢校焉。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非我谁使之?”于是其众皆环公拜,皆两举手曰:“不敢复有意大国。”
李怀光反,怀光所率皆朔方兵,公知其谋与朱泚合也,患之,造怀光言曰:“公之功,天下无与敌;公之过,未有闻于人。某至上所,言公之情,上宽明,将无不赦宥焉。乃能为朱泚臣乎!彼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既为太尉矣,彼虽宠公,何以加此?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彼知天下之怒,朝夕戮死者也,故求其同罪而与之比,公何所利焉?公之敌彼有余力,不如明告之绝,而起兵袭取之,清宫而迎天子,庶人服而请罪有司,虽有大过,犹将掩焉。如公则谁敢议!”语已,怀光拜曰:“天赐公活怀光之命。”故怀光卒不与朱泚。
以下是对《赠太傅董公行状》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注释
- 公讳晋,字混成:公,指董晋;讳,避讳;晋,是其字;字混成,可能是指他的字意或别名与“混成”有关。
- 先皇帝时,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纥:先皇帝,指唐德宗;兵部侍郎,官职;李涵如回纥,意为李涵出使回纥。
- 诏公兼侍御史,赐紫金鱼袋:诏,皇上的命令;兼侍御史,兼任职务;紫金鱼袋,是一种官员的象征性物品。
- 为涵判官:为涵担任助手或顾问。
- 回纥之人来曰:“唐之复土疆,取回纥力焉。”:回纥之人,即回纥使者;曰,说;复土疆,指收复失地;取回纥力焉,意为得到回纥人的帮助。
- 约我为市,马既入,而归我贿不足,我于使人乎取之。:约我为市,以马作为交换;马既入,指马匹被带回大唐;贿不足,指货物数量不足以偿还。
- 涵惧不敢对:涵,指李涵;对,回答;惧,害怕;不敢对,没有勇气反驳。
- 公与之言曰:“我之复土疆,尔信有力焉。吾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赐不既多乎?尔之马岁至,吾数皮而归资。”:与之言,即和李涵谈话;言,说话;我之复土疆,指收复失地;汝信有力焉,意为你确实有帮助;吾非无马,指大唐并非没有马匹;而为市,以物易物;为赐不既多乎,意为给予的赏赐已经很多了;尔之马岁至,指你的马匹每年都到;吾数皮而归资,意为我计算好皮毛的数量并归还钱财。
- 边吏请致诘也,天子念尔有劳,故下诏禁侵犯:边吏请致诘也,意为边吏请求追究责任;念尔有劳,意为考虑到你的功劳;故下诏禁侵犯,意为因此下令禁止侵犯。
- 诸戎畏我大国之尔与也,莫敢校焉。:大国之尔与也,意为大唐;诸戎畏吾大国,意为其他少数民族敬畏大唐;莫敢校焉,意为没有人敢对抗。
- 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非我谁使之?: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意为你们的父亲和孩子平安且饲养了很多马匹;非我谁使之,意为不是我们是谁做的。
- 于是其众皆环公拜,皆两举手曰:“不敢复有意大国。”:于是其众皆环公拜,意为他们一起向董公行礼;皆两举手曰:“不敢复有意大国”,意为都举起双手说“不敢再次有意于大唐”。
译文
在唐代德宗时期,兵部侍郎李涵出使回纥,唐德宗任命董公兼侍御史,并赐给他紫金鱼袋。回纥人来访并说:“大唐收复疆土,得到了回纥人的大力帮助。你们答应与我们做生意,我们的马匹已经到来,但给我们的钱财不足,我们向大唐使者索取这些钱财。”李涵害怕不敢回答,看着董公。董公对来人说:“我们收复疆土,你们确实出了力。我们不是没有马匹,但还是与你们做生意,作为给你们的赏赐已经很多了。”你们的马匹每年到来,我们按皮毛计算数目付给钱财。边吏请求朝廷质问你们,天子考虑到你们有功劳,所以下诏禁止侵犯回纥。大唐与你们结交,因而各个少数族害怕你们,没有人敢与你们对抗。你们的父老乡亲能够安宁地生活并饲养很多马匹,不是我们使你们这样做,还有谁呢?李怀光反叛时,怀光所率领的都是朔方兵,董公知道他的计划与朱泚合谋,感到忧虑,就向李怀光进言:“你的贡献之大无人能敌;你的过失,没有传到我耳中。”某上奏到皇上面前时,陈述您的情况,皇上宽容明达,将会赦免您的罪过。
赏析
此文通过董公与回纥使者的对话形式展示了唐代的政治外交策略以及个人品质的重要性。董公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个人品德赢得了对方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显示了唐朝对外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文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使得整篇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反映了唐朝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文中也体现了韩愈的文风特点——严谨的逻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