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州自大历来多兵事。刘元佐益其师至十万,元佐死,子士宁代之,畋游无度。其将李万荣乘其畋也,逐之。三年,万荣病风,昏不知事,其子乃复欲为士宁之故。监军使俱文珍与其将邓惟恭执之归京师,而万荣死。诏未至,惟恭权军事。公既受命,遂行,不以兵卫。及郑州,逆者不至,郑州人为公惧,或劝公止以待。有自汴州出者,言于公曰:“不可入。”公不对,遂行。后二日,惟恭及诸将至,遂逆以入。进见公者,退皆曰:“公仁人也。”环以相告,故大和。
始公为华州,亦有惠爱,人思之。公居处恭,无妾媵,不饮酒,不谄笑,好恶无所偏,与人交泊如也。(节选自《韩昌黎集》,有删改)
这首诗是韩愈为董士宁写的一篇行状。它主要讲述了董士宁从刘元佐到邓惟恭的家族历史和他在汴州的经历。
诗句解析与译文:
- 汴州自大历来多兵事。
- 汴州(今河南开封)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战争。
- 译文:汴州自古就有许多战事。
- 刘元佐益其师至十万,元佐死,子士宁代之,畋游无度。
- 刘元佐增加军队至十万人,但最终战死;他的子侄刘士宁接替了他的职位,但他过于放纵自己的游玩。
- 译文:刘元佐的军队增加到十万人,他最终战死;他的儿子刘士宁接替他的位置,但他过于放纵自己的游玩。
- 其将李万荣乘其畋也,逐之。三年,万荣病风,昏不知事,其子乃复欲为士宁之故。
- 李万荣趁刘土宁打猎的时候袭击他。过了三年之后,李万荣因病风而变得昏庸,不再能处理事物,因此他的儿子又想利用这个机会让刘士宁掌权。
- 译文:他的将领李万荣趁机攻击他。三年后,李万荣因为中风变得糊涂,不再能做事情,所以他的儿子想要利用这个机会让刘士宁掌权。
- 进见公者,退皆曰:“公仁人也。”环以相告,故大和。
- 当董士宁见到韩愈时,人们都赞扬他是仁人君子。由于这种赞扬,董士宁和董士宁周围的人更加团结,这导致了社会的和谐。
- 译文:当董士宁见到韩愈时,大家都称赞他是仁人君子。由于这种赞誉,董士宁和他的人们变得更加团结,这导致了社会的和谐。
- 始公为华州,亦有惠爱,人思之。
- 韩愈最初担任华州刺史时,也有恩惠和爱护百姓的名声。
- 译文:韩愈一开始担任华州刺史时,也有人怀念他对他的恩惠和关爱。
- 公居处恭,无妾媵,不饮酒,不谄笑,好恶无所偏,与人交泊如也。
- 韩愈住在官署里时十分恭敬,没有妾侍和女奴,也不饮酒,不奉承别人。他对别人的喜好和厌恶从不偏袒,待人接物很公正。
- 译文:韩愈在官署里住得很恭敬,没有女奴和妾侍,不饮酒,也不奉承别人。他对别人的喜欢和不喜欢从不偏袒,待人接物很公正。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董士宁家族从刘元佐到董士宁的变迁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通过描述董士宁的为人、治军方式、对待百姓的态度以及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展现了一个封建时代官僚家族的形象。诗中对董士宁的描绘充满了赞赏和尊敬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