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征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跖,吾又安取惧焉?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敢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
这首诗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孔子在这里回答了子路关于如何处理诽谤和赞誉的问题。
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 谤誉
- “谤”指的是毁谤,即对某人的非议或指责。
- “誉”指的是称赞,即对某人的赞扬或好评。
译文:
孔子说:“你听说过有人毁谤我吗?”
关键词注释:
- 谤誉:这里指对某人的言论或行为的评价,可以是毁谤(贬低)和赞誉两种。
赏析:
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他的为人处世原则:对于他人的毁谤,他会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确实存在问题;而对于他人的赞誉,他也会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值得这样的荣誉。他认为,关键在于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标准,而不是他人的评价。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中庸之道,即既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