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如勃者,眇小之一书生耳,曾无击钟鼎食之荣,非有南邻北阁之援。山野悖其心迹,烟雾养其神爽。未尝降身摧气,逡巡于列相之门;窃誉干时,匍匐于群公之室。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实以四海兄弟,齐远契于萧、韩;千载风?,托神知于管、鲍。不然,则荷裳桂楫,拂衣于东海之东;菌阁松楹,高枕于北山之北。焉复区区屑屑,践名利之门哉?
至尊以摇河徙岳之威,当立地开天之运。圣人有作,群材毕举。星辰入仕,揖让朱鸟之门;风雨称臣,奔走苍龙之阙。方欲停旒金室,引成康于已往;辟纩瑶林,复尧舜于兹日,可谓明明穆穆,尽天子之容貌矣。
抑尝闻之:丹山九仞,烟峰非数篑之功;紫极千门,?台俟万楹之力。故天下至旷,神器不可独专;天道无私,元勋有待而立。《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况掌万国之权,受一人之宠,动见臧否,言知利害。君侯足下何时易耶?虽国有大命,不资童子之言;而恭此小心,敢进狂夫之说?伏见辽阳未靖,大军频进,有识寒心,群黎破胆。昔明王之制国也,自近而及远,先仁而后罚,徵实则郊存,徇名则功浅。是以农疏十野,仅逾重石之乡;禹截九州,不叙流沙之境。岂才不及而智有遗哉?将以辨离方而存正功也。虽至人无外,甲兵曜天子之威;王事有征,金鼓发将军之气。而长城在界,秦汉所以失全昌;巨海横流,天地所以限殊俗。辟土数千里,无益神封;勒兵十八万,空疲帝卒。惊烽走传,骇秦洛之;飞刍免粟,竭淮海之费。于是乘奸放命者出绳纟墨以生威。因公挟私者入闾阎而竞法。虽一物失所,太阶延旰食之忧;而百战方雄,中国鲜终年之乐。图得而不图失,知利而不知害。移手足之病,成心腹之疾。征税屈于东西,威信蹇于表里。语曰:「胜之不武,不胜为辱,天下之责,四面至矣。」诚可远凝高策,上荐忠言,决人事于去就,合天情于终始。遂令回麾转檄,背青邱而骛;列障分亭,巡苍波而守。昔者齐侯以力,方城为楚国之辞;虞帝崇文,苗人失洞庭之险。况乎仗德绥乱,以直乘邪,明逆顺之端,耸华夷之望,虽复舳舻沸海,旌旗触天,铁山四面,金城千里,亦不能为敌人计矣。此君侯之未谕一也。
诗句赏析:
借如勃者,眇小之一书生耳,曾无击钟鼎食之荣,非有南邻北阁之援。山野悖其心迹,烟雾养其神爽。未尝降身摧气,逡巡于列相之门;窃誉干时,匍匐于群公之室。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实以四海兄弟,齐远契于萧、韩;千载风?,托神知于管、鲍。不然,则荷裳桂楫,拂衣于东海之东;菌阁松楹,高枕于北山之北。焉复区区屑屑,践名利之门哉?
诗句翻译与译文:
借如你这位书生虽渺小,但并非无名无姓之辈,没有享受过显赫的家世和荣耀,也没有得到邻里贵族的庇护。你在山林间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被云雾所滋养,精神上得到了升华。你没有屈身权贵的门庭,也没有窃取名望去巴结权贵。因此你对君主充满激情,内心充满豪情壮志。实际上,你和古代那些四海兄弟一样,有着共同的心愿;你的精神境界,可以与管仲、鲍叔一起相提并论。否则,你应当乘坐着华丽的船轿(在东海之东)或登上高高的楼台(在北山之北),而不是在名利场上四处奔波。为何还要在乎世俗的功名呢?
赏析与评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书生的形象,表达了他对权势和名利的不屑一顾。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书生的谦逊和内心的坚韧与权贵的虚荣和浮躁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书生的真实形象。诗中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暗示了书生内心的自由和超脱。全诗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法,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
《上刘右相书》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歌。通过对书生的形象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权势和名利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人生真谛的领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自然规律与生命变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