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能使史体如是,庶几《春秋》、《尚书》之道备矣。
昔干宝议撰晋史,以为宜准左丘明,其臣下委曲,仍为谱注。于时议者,莫不宗之。故前史之所未安,后史之所宜革。是用敢同有识,爰立兹篇,庶世之作者,睹其利害。如谓不然,请俟来哲。
【诗句】:夫能使史体如是,庶几《春秋》、《尚书》之道备矣。昔干宝议撰晋史,以为宜准左丘明,其臣下委曲,仍为谱注。于时议者,莫不宗之。故前史之所未安,后史之所宜革。是用敢同有识,爰立兹篇,庶世之作者,睹其利害。
【翻译】:如果能使史书的体裁是这样的,那么就可以完全体现《春秋》、《尚书》的写作原则。过去干宝写晋史的时候,他认为应该参照左丘明的写作方式,他的臣子在叙述事情时很详尽,还专门写了注解。当时的人都很赞同他的看法,因此前代的史书所不能做到的,后代的史书应当去改正。因此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写这本书,让世人都能看到它的得失利弊。如果说不是这样,那就请等待后来的人来做吧!
【注释】: 1. “夫能使史体如是”:意思是如果能使史书的体裁是那样的,那么就可以完全体现《春秋》、《尚书》的写作原则。2. “昔干宝议撰晋史”:指的是古代的历史学家干宝写晋史的时候。3. “以为宜准左丘明”:意思是他认为应该参照左丘明的写作方式。4. “其臣下委曲”:这里的“其”指代前人,“臣下”是指史官,“委曲”是指详尽地叙述事情。5. “仍为谱注”:仍然编写了注解。6. “于时议者,莫不宗之”:当时的人们都赞同他的看法。7. “故前史之所未安,后史之所宜革”:意思是因此前代的史书所不能做到的,后代的史书应当去改正。8. “是用敢同有识”:意思是因此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写这本书。9. “爰立兹篇”:意思是于是写下这本著作。10. “庶世之作者”:希望后世的历史学家们能写出好的作品。11. “睹其利害”:能看到其中的得失利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首所写的序言,他在文章中阐述了自己撰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并提出了他对史书写作的一些看法。他强调史书的写作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律,如要有事实依据、要有明确的观点和主张、要有完整的叙述等等。他反对史书中的浮夸和不实之风,认为史书应该真实地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同时,他也强调史书的写作应该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不能随意创作。总的来说,司马光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这些观点对于后世的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