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以为天文、艺文,虽非《汉书》所宜取,而可广闻见,难为删削也。对曰:苟事非其限,而越理成书,自可触类而长,于何不录?又有要于此者,今可得而言焉。
夫圆首方足,含灵受气,吉凶形于相貌,贵贱彰于骨法,生人之所欲知也。
四支六府,疴瘵所缠,苟详其孔穴,则砭灼无误,此养生之尤急也。且身名并列,亲疏自明,岂可近昧形骸,而远求辰象!既天文有志,何不为《人形志》乎?茫茫九州,言语各异,大汉輶轩之使,译导而通,足以验风俗之不同,示皇威之广被。且事当炎运,尤相关涉,《尔雅》释物,非无往例。既艺文有志,何不为《方言志》乎?但班固缀孙卿之词,以序《刑法》;探孟轲之语,用裁《食货》,《五行》出刘向《洪范》,《艺文》取刘歆《七略》,因人成事,其目遂多。至若许负《相经》、扬雄《方言》,并当时所重,见传流俗。若加以二志,幸有其书,何独舍诸?深所未晓。
诗翻译及注释:
或以为天文、艺文,虽非《汉书》所宜取,而可广闻见,难为删削也。对曰:苟事非其限,而越理成书,自可触类而长,于何不录?又有要于此者,今可得而言焉。夫圆首方足,含灵受气,吉凶形于相貌,贵贱彰于骨法,生人之所欲知也。四支六府,疴瘵所缠,苟详其孔穴,则砭灼无误,此养生之尤急也。
赏析:
这首诗是《史通·内篇·书志第八》的一部分,刘知几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他对史书编纂的看法和建议。他认为虽然天文、艺术等不属于《汉书》的范畴,但可以增加见闻,不应轻易删除。同时他提出,如果事情超出其界限并符合常理,就应当广泛记录,因为这是值得采纳的做法。他还指出人类的身体特征和疾病都是人们想要了解的,因此应该详细记录这些信息以帮助人们养生。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刘知几对史书编纂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他主张在保证史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丰富内容。他提倡广泛收集各种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和后世。这种思想对于后世的历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