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二《传》云公羊子、穀梁子,《史记》云太史公。既而班固曰赞,荀悦曰论,《东观》曰序,谢承曰诠,陈寿曰评,王隐曰议,何法盛曰述,常璩曰撰,刘昺曰奏,袁宏、裴子野自显姓名,皇甫谧、葛洪列其所号。史官所撰,通称史臣。其名万殊,其义一揆。必取便于时者,则总归论赞焉。
夫论者,所以辩疑惑,释凝滞。若愚智共了,固无俟商榷。丘明“君子曰”
者,其义实在于斯。司马迁始限以篇终,各书一论。必理有非要,则强生其文,史论之烦,实萌于此。夫拟《春秋》成史,持论尤宜阔略。其有本无疑事,辄设论以裁之,此皆私徇笔端,苟衒文彩,嘉辞美句,寄诸简册,岂知史书之大体,载削之指归者哉?必寻其得失,考其异同,子长淡泊无味,承祚懦缓不切,贤才间出,隔世同科。孟坚辞惟温雅,理多惬当。其尤美者,有典诰之风,翩翩奕奕,良可咏也。仲豫义理虽长,失在繁富。自兹以降,流宕忘返,大抵皆华多于实,理少于文,鼓其雄辞,夸其俪事。必择其善者,则干宝、范晔、裴子野是其最也,沈约、臧荣绪、萧子显抑其次也,孙安国都无足采,习凿齿时有可观。若袁彦伯之务饰玄言,谢灵运之虚张高论,玉卮无当,曾何足云!王劭志在简直,言兼鄙野,苟得其理,遂忘其文。观过知仁,斯之谓矣。大唐修《晋书》,作者皆当代词人,远弃史、班,近宗徐、庾。夫以饰彼轻薄之句,而编为史籍之文,无异加粉黛于壮夫,服绮纨于高士者矣。
《春秋左氏传》论赞赏析
《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史书之一,其内容涉及广泛,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22年至前468年),记录了长达277年的历史。此书由左丘明撰写,后经孔子的整理,与《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三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充满了历史事件的记载,以及作者对时事的评论,体现了春秋时期的思想活跃和社会变迁。
《春秋左传》中充满了丰富的论说元素,其中最著名的是“君子曰”这一表述。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在古代被广泛采用,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理解古代思想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君子曰”所传达的观点,我们能够窥见春秋时期人们的思想倾向和社会价值观。例如,书中经常提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反映了春秋时代对道德风尚的重视。
《春秋左传》中也不乏对历史事件的具体分析,如对战争、政治改革、外交策略等的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也展示了作者对复杂问题的独到见解。例如,对于某一重大事件,作者会先进行概述,然后深入探讨事件的来龙去脉及背后的社会影响,使得整个论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春秋左传》的史学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史料价值上,更在于它对后世史学研究的影响。例如,书中关于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内政外交的描述,为后来史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对《左传》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过程,这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春秋左传》中的文学性也不容忽视。书中的语言优美、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这些都是其成为一部经典作品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左传》的阅读,不仅可以获得历史的知识和信息,更能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春秋左传》是一部集历史记录、思想探讨、文学创作于一体的伟大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春秋时期思想和文化的宝贵资源。通过对这部书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春秋时期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