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安国有云:《序》者,所以叙作者之意也。窃以《书》列典谟,《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故每篇有序,敷畅厥义。降逮《史》、《汉》,以记事为宗,至于表志杂传,亦时复立序。文兼史体,状若子书,然可与诰誓相参,风雅齐列矣。
迨华峤《后汉》,多同班氏。如《刘平》、《江革》等传,其《序》先言孝道,次述毛义养亲。此则《前汉·王贡传》体,其篇以四皓为始也。峤言辞简质,叙致温雅,味其宗旨,亦孟坚之亚欤?
爰洎范晔,始革其流,遗弃史才,矜衒文彩。后来所作,他皆若斯。如是迁、固之道忽诸,微婉之风替矣。若乃《后妃》、《列女》、《文苑》、《儒林》,凡此之流,范氏莫不列序。夫前史所有,而我书独无,世之作者,以为耻愧。故上自《晋》、《宋》,下及《陈》、《隋》,每书必序,课成其数。盖为史之道,以古传今,古既有之,今何为者?滥觞笔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
【诗句输出】
孔安国云:《序》者,所以叙作者之意也。窃以《书》列典谟,《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故每篇有序,敷畅厥义。降逮《史》、《汉》,以记事为宗,至于表志杂传,亦时复立序。文兼史体,状若子书,然可与诰誓相参,风雅齐列矣。
【译文输出】
孔安国曾经说过:”序”是用来叙述作者意图的。《尚书》中的篇章记载了帝王的训诫和教诲,而《诗经》则蕴含了比喻和象征,如果不先叙述其意图,就很难完全领会其中的情感。因此,在每一篇作品中都有序言,详细阐述了作品的意义。从《汉书》到《史记》,以记述历史事件为主要目标,即使是表志、杂传等,也时常会设立序言。这些作品兼具史书的特点,风格接近散文,但可以与古代的告誓和箴言相媲美,与《诗经》、《楚辞》等经典并列。
【注释输出】
- 孔安国:孔子的后代,东汉经学家、文学家,曾任侍中、议郎、谏议大夫、京兆尹等职,后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贬官,死于狱中。
- 《尚书》:又称《书经》,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典文献,主要记述了上古至周初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
- 《诗》: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期至战国末期的诗歌作品,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
- 《史》:指史书,包括纪传体史书如《史记》和编年体史书如《春秋》。
- 《汉》: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代,以西汉和东汉并称。
- 《刘平》、《江革》:分别指的是汉代人物刘平(刘向)和江革(江充)。
- 《前汉·王贡传》:是指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其中的“四皓”部分。
- 《后妃》:指汉代后宫妃嫔的传记。
- 《列女》:指古代女性贞烈典范的传记。
- 《文苑》:指文人学士的文集或作品集。
- 《儒林》:指儒家学者及其学术成就的记录。
- 《晋》、《宋》:指东晋和南朝宋,两个朝代的历史。
- 《陈》、《隋》:分别指的是南朝陈和隋朝的历史。
- 课成其数: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了数量上的要求。
- 滥觞笔迹:比喻文章的风格和内容像源头的水一样源远流长。
- 累屋重架:比喻文章或著作结构庞大,内容丰富。
【赏析输出】
这是一首关于史书序言创作的诗歌。诗人通过引用孔安国的名言,强调了序言在史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作者意图的陈述,也是对作品意义的阐释。诗人还提到了古代的《尚书》和《诗经》,认为它们都是通过序言来表达其意义和情感的。接着,诗人指出了从《汉纪》到《史记》的发展,以及各种文体的史书中序言的出现。诗人还提到了范晔的《后汉书》,批评了它的文风过于华丽,失去了古人的朴素和真实。最后,诗人总结了史书写作的传统,认为它是从古代流传到现在,古已有之,今为何要如此呢?诗人用“滥觞笔迹”和“累屋重架”来形容史书的丰富和复杂,暗示了这种传统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