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战争方殷,雄雌未决,则有不奉正朔,自相君长。必国史为传,宜别立科条。至如陈、项诸雄,寄编汉籍;董、袁群贼,附列《魏志》。既同臣子之例,孰辨彼此之殊?唯《东观》以平林、下江诸人列为载记。顾后来作者,莫之遵效。

逮《新晋》,始以十六国主持,载记表名,可谓择善而行,巧于师古者矣。

观夫旧史列传,题卷靡恒。文少者则具出姓名,若司马相如、东方朔是也。

字烦者唯书姓氏,若毋将、盖、郑、诸葛传是也。必人多而姓同者,则结定其数,若二袁、四张、二公孙传是也。如此标格,足为详审。

至范晔举例,始全录姓名,历短行于卷中,丛细字于标外,其子孙附出者,注于祖先之下,乃类俗之文案孔目、药草经方,烦碎之至,孰过于此?窃以《周易》六爻,义存象内;《春秋》万国,事具《传》中。读者研寻,篇中自晓,何必开帙解带,便令昭然满目也。

诗句

  1. 战争方殷,雄雌未决 - 描述战乱频繁,胜负尚未分明的时期。
  2. 则有不奉正朔,自相君长 - 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势力可能不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而是自行其是。
  3. 国史为传,宜别立科条 - 建议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记载和编纂国家的历史。
  4. 陈、项诸雄,寄编汉籍 - 提到陈胜和项羽等人被编入汉朝的历史记录中。
  5. 董、袁群贼,附列《魏志》 - 指出董卓和袁绍等被视为贼寇的人被列入了《三国志》的记载中。
  6. 既同臣子之例,孰辨彼此之殊? - 疑问这些行为是否符合臣子应有的行为规范,并探讨如何区分不同个体的行为。
  7. 唯《东观》以平林、下江诸人列为载记 - 强调《东观记》将不同的历史人物单独列载,体现了一种分类方法。
  8. 顾后来作者,莫之遵效 - 表示后世的史家没有遵循这个做法。

译文

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胜利者与败者还未分出胜负。因此,有的地方可能不服从中央政权的领导,自行其事。如果国家史书要进行记载,那么应该另外设定一些条例。像陈胜和项羽这样的人被编入了汉朝的历史记录中。董卓和袁绍等被看作是恶徒的人则被记录在《三国志》里。既然他们的行为都被视为臣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别他们的不同呢?只有《东观记》把刘秀、王霸等人单独列出,成为记载对象。然而,以后的学者并没有模仿这种做法。

赏析

这首诗是对古代历史记载的一种反思和批评。它指出在混乱的战争和政治局势下,历史记录可能存在偏差或失真。作者通过提及《东观记》中的分类做法,暗示了对统一、有序历史记载的追求。此外,诗中提到的“字烦者唯书姓氏”和“子孙附出者”,反映了作者对于简化历史记录,特别是避免过多细节的关注。这种观点体现了一种对于历史准确性和简洁性之间平衡的追求。同时,它也提醒读者在阅读历史时需要批判性地分析,不应盲目接受所有信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