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兹已降,多师蔚宗。魏收因之,则又甚矣。其有魏世邻国编于魏史者,于其人姓名之上,又列之以邦域,申之以职官,至如江东帝主,则云僣晋司马叡、岛夷刘裕;河西酋长,则云私署凉州牧张寔、私署凉王李暠。此皆篇中所具,又于卷首具列。必如收意,使其撰两《汉书》、《三国志》,题诸盗贼传,亦当云僣西楚霸王项羽、伪宁朔王隗嚣。自余陈涉、张步、刘璋、袁术,其位号皆一二具言,无所不尽者也。

盖法令滋章,古人所慎。若范、魏之裁篇目,可谓滋章之甚者乎?苟忘彼大体,好兹小数,难与议夫“婉而成章”,“一字以为褒贬”者矣。

这首诗是《史通·内篇》中的一个部分,题目为“自兹已降,多师蔚宗。魏收因之,则又甚矣。其有魏世邻国编于魏史者,于其人姓名之上,又列之以邦域,申之以职官,至如江东帝主,则云僣晋司马叡、岛夷刘裕;河西酋长,则云私署凉州牧张寔、私署凉王李暠。”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意思:从这个时候开始,有很多历史学家都学习过蔚宗(即班固)的史学方法。魏收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内容。其中,魏收对于魏国周边国家的记载,例如江东的帝主,就被称为僭越的晋国司马睿和岛夷刘裕;河西的酋长,就被称为私设的凉州牧张寔和私设的凉王李暠。这些都是在史书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又在卷首进行了列出。如果按照魏收的这个观点,如果他要撰写《两汉书》、《三国志》的话,那么他在盗贼传中也会称颂西楚霸王项羽和伪宁朔王隗嚣为僭越之人。其他人物如陈涉、张步、刘璋、袁术等,他们的位号也都一一列举出来,无所不尽。

诗人批评了魏收的做法。他认为法令日益增多,古人对此十分谨慎。而魏收在编纂史书时过于注重小数而忽略了大体,这让他难以与那些能委婉地表达文章、一个字都能体现褒贬的人进行讨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