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又闻之,帝王受命,历数相承,虽旧君已没,而致敬无改,岂可等之凡庶,便书之以名者乎?近代文章,实同儿戏。有天子而称讳者,若姬满、刘庄之类是也。有匹夫而不名者,若步兵、彭泽之类是也。史论立言。理当雅正。如班述之叙圣卿也,而曰董公惟亮;范赞之言季孟也,至曰隗王得士。习谈汉主,则谓昭烈为玄德。裴引魏室,则目文帝为曹丕。夫以淫乱之臣,忽隐其讳,正朔之后,反呼其名。意好奇而辄为,文逐韵而便作。

用舍之道,其例无恒。但近代为史,通多此失。上才犹且若是,而况中庸者乎?今略举一隅,以存标格云尔。

抑又闻之,帝王受命,历数相承,虽旧君已没,而致敬无改,岂可等之凡庶,便书之以名者乎?

【注释】:

“抑”是文言文中的连词,表示进一步说明。

“帝王受命”:指帝王承受天命,统治国家。

“历数相承”:指历代君主的更替和统治。

“虽旧君已没”:即使前一君王已经去世。

“致敬无改”:即使对前一君王的敬意也保持不变。

“岂可”:怎么可以。

“等之凡庶”:把前一君王当作普通人一样对待。

“便书之以名”:就随意称呼前一君王的名字。

【赏析】:

本诗首句提出一个问题,即在古代历史上,即使是前朝的君王已经去世,后人仍然对他们保持敬意,不会随便称呼他们的名字。接着作者通过对比近代的文章,指出了这种现象。然后作者指出,写历史文章的人应该注重文雅正统,不能随意称呼前一君王的名字。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观点来结束全文,认为用字应该慎重,不要随意称呼前一君王的名字。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章的态度和看法。

史通·内篇·称谓第十四

抑又闻之,帝王受命,历数相承,虽旧君已没,而致敬无改,岂可等之凡庶,便书之以名者乎?近代文章,实同儿戏。有天子而称讳者,若姬满、刘庄之类是也。有匹夫而不名者,若步兵、彭泽之类是也。史论立言。理当雅正。如班述之叙圣卿也,而曰董公惟亮;范赞之言季孟也,至曰隗王得士。习谈汉主,则谓昭烈为玄德。裴引魏室,则目文帝为曹丕。夫以淫乱之臣,忽隐其讳,正朔之后,反呼其名。意好奇而辄为,文逐韵而便作。

【注释】:

“抑又闻之”:表示再次提及。

“帝王受命”:指帝王承受天命,统治国家。

“历数相承”:指历代君主的更替和统治。

“虽旧君已没”:即使前一君王已经去世。

“致敬无改”:即使对前一君王的敬意也保持不变。

“岂可”:怎么可以。

“等之凡庶”:把前一君王当作普通人一样对待。

“便书之以名”:就随意称呼前一君王的名字。

【赏析】:

本诗首句提出一个问题,即在古代历史上,即使是前朝的君王已经去世,后人仍然对他们保持敬意,不会随便称呼他们的名字。接着作者通过对比近代的文章,指出了这种现象。然后作者指出,写历史文章的人应该注重文雅正统,不能随意称呼前一君王的名字。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观点来结束全文,认为用字应该慎重,不要随意称呼前一君王的名字。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章的态度和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