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是知史文有阙,其来尚矣。自非博雅君子,何以补其遗逸者哉?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观夫丘明受《经》立《传》,广包诸国,盖当时有《周志》、《晋乘》、《楚杌》等篇,遂乃聚而编之,混成一录。向使专凭鲁策,独询孔氏,何以能殚见洽闻,若斯之博也?马迁《史记》,采《世本》、《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至班固《汉书》,则全同太史。自太初已后,又杂引刘氏《新序》、《说苑》、《七略》之辞。此并当代雅言,事无邪僻,故能取信一时,擅名千载。

但中世作者,其流日烦,虽国有策书,杀青不暇,而百家诸子,私存撰录,寸有所长,实广闻见。其失之者,则有苟出异端,虚益新事,至如禹生启石,伊产空桑,海客乘槎以登汉,姮娥窃药以奔月。如斯踳驳,不可殚论,固难以污南、董之片简,沾班、华之寸札。而嵇康《高士传》,好聚七国寓言,玄晏《帝王纪》,多采《六经》图谶,引书之误,其萌于此矣。

”`
诗: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是知史文有阙,其来尚矣。自非博雅君子,何以补其遗逸者哉?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译文:孔子说:“我还能见证到史书中的缺漏之处。”因此知道,史文中有所欠缺,其来已久。如果不是那些博学多才的君子,又怎么能补充那些遗漏的事迹呢?就像珍贵的衣服是由众多细密的羽毛缝制成温暖的;宽广的房屋是由各种建材组合而成。自古以来,那些深入洞穴寻找书籍、藏在山中的人,怀揣着笔和竹简记录事物的学者,他们从未停止过收集不同的记载,采集不同的言论,然后才能形成一种独立的学说,流传千古。

注释:

  1. 孔门弟子: 孔门弟子,即孔子的门徒。
  2. 周志、晋乘、楚杌: 指的是古代文献或史书中记载的国家情况或历史事件。
  3. 鲁策: 指鲁国时期的政策、法令等文书。
  4. 马迁、班固: 指的是司马迁和班固这两位著名的史学家,他们的《史记》和《汉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5. 南、董: 指的是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和董仲舒。
  6. 伊产空桑: 指的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故事。
  7. 海客乘槎: 来自中国的神话传说故事,描述了海上的船只和探险的经历。
  8. 姮娥(今名月神): 指的是嫦娥,中国神话中的人物。
  9. 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儒家的经典著作。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刘知几对于史书编纂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历史文献由于时代的久远和技术的限制,难免会出现一些缺失或错误。因此,他鼓励那些博学多才的君子们去补全这些遗漏,使得历史能够更加完整和真实。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学术精神,即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他也强调了学术研究需要广泛的征引资料,包括异说和不同的观点,以形成独立而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体现了他对历史研究和学术创新的重视。此外,他还提到了“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这一比喻,意指通过汇聚众人的智慧和努力,可以构建起一个温暖且坚固的知识体系。这也反映了他对团队合作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刘知几对历史研究的态度,也表达了他对学术探索的深刻理解和赞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