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世之议者,咸以北朝众作,《周史》为工。盖赏其记言之体,多同于古故也。夫以枉饰虚言,都捐实事,便号以良直,师其模楷,是则董狐、南史,举目可求,班固、华峤,比肩皆是者矣。
近有敦煌张太素、中山郎余令,并称述者,自负史才。郎著《孝德传》,张著《隋后略》。凡所撰今语,皆依仿旧辞。若选言可以效古而书,其难类者,则忽而不取,料其所弃,可胜纪哉?
盖江芈骂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废汝而立职。”汉王怒郦生曰:“竖儒,几败乃公事。”单固谓杨康曰:“老奴,汝死自其分。”乐广叹卫价曰:“谁家生得宁馨儿!”斯并当时侮嫚之词,流俗鄙俚之说。必播以唇吻,传诸讽诵,而世人皆以为上之二言不失清雅,而下之两句殊为鲁朴者,何哉?盖楚、汉世隔,事已成古,魏、晋年近,言犹类今。已古者即谓其文,犹今者乃惊其质。
诗句及译文
首句
“又世之议者,咸以北朝众作,《周史》为工。”
翻译:
世人普遍认为北朝的史书众多,而《周史》尤为优秀。
注释
- 世之议者:指社会上的人们或学者群体。
- 咸:都。
- 北朝:指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 诸作:《诸种作品》。
- 《周史》:特指北齐后主高纬所著的《北齐书》。
- 工:优秀、出众。
第二句
“盖赏其记言之体,多同于古故也。”
翻译:
因为他们欣赏这种记载言论的风格,这与古代的做法相似。
注释
- 盖:因为。
- 赏:欣赏。
- 记言:记录言论,即记载某人的言论。
- 体:风格、形式。
- 同:相似。
- 故:所以,因此。
第三句
“夫以枉饰虚言,都捐实事,便号以良直,师其模楷,是则董狐、南史,举目可求,班固、华峤,比肩皆是者矣。”
翻译:
用歪曲事实来装饰空洞无物的言论,抛弃真正的事实,便标榜自己是正直的人,模仿他们的行为模式,那么像董狐和《南史》这样的人物,随处可见,就像班固和华峤一样,都是并肩作战的。
注释
- 以:用,采取。
- 枉饰:歪曲事实,掩饰真相。
- 虚言:空洞无物的言论。
- 都捐:抛弃。
- 良直:正直的人。
- 师:模仿,学习。
- 董狐: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因直言不讳著称。
- 《南史》:南朝宋史学家沈约所撰的史书。
- 班固:东汉史学家,编有《汉书》。
- 华峤:晋代史学家,编有《后汉书》。
- 举目可求:随处可见,形容数量多。
- 班固、华峤:并列,指同时期的人物。
- 比肩:肩并肩,比喻地位相当或水平相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批评了部分人对史书的态度和行为,认为他们只是表面上追求古人的言辞风格,而实际上却忽略了历史的真相。诗中通过举例说明,如董狐和《南史》等人,他们的正直和真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典范。而那些只注重言辞华丽而忽视历史真实性的人,则显得浅薄和虚伪。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真实和正直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