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长久,风俗无恒,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而作者皆怯书今语,勇效昔言,不其惑乎!苟记言则约附《五经》,载语则依凭《三史》,是春秋之俗,战国之风,互两仪而并存,经千载其如一,奚验以今来古往,质文之屡变者哉?
盖善为政者,不择人而理,故俗无精粗,咸被其化;工为史者,不选事而书,故言无美恶,尽传于后。若事皆不谬,言必近真,庶几可与古人同居,何止得其糟粕而已。
【诗句】:夫天地长久,风俗无恒,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译文】:天地是长久的,风俗在不断变化,后人看待现在就像看待过去一样。
【注释】:夫:发语词,引出话题;天地:指自然界;长久:时间久远;风俗:社会习俗;无恒:不断变化;后之视今:后人看现在的自己;亦犹:像;今之视昔:看过去的自己;也。
【赏析】:此句表达出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观点,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过去的历史,不应被时代的局限所束缚,更应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诗句】:而作者皆怯书今语,勇效昔言,不其惑乎!
【译文】:但是作者们害怕书写今天的言语,却勇敢地模仿古人的言论,这难道不是令人困惑吗?
【注释】:作者:古代的作者;怯书今语:害怕记录今天的言语;勇效昔言:勇敢地模仿古人的言论;不其惑乎:难道不是令人困惑吗?
【赏析】:此句反映了当时文人面对新思想和新观念时的矛盾心理,他们既想继承和发扬传统,又害怕新的思想和言论会冲击他们的权威地位。
【诗句】:苟记言则约附《五经》,载语则依凭《三史》,是春秋之俗,战国之风,互两仪而并存,经千载其如一,奚验以今来古往,质文之屡变者哉?
【译文】:只要记载语言就依附于《五经》,记载言语就依靠《三史》,这是春秋时代的风气和战国的风气并存,经历了千年的时间仍然如此,怎么能用今天来验证过去和未来的变动,以及文字的繁简变化呢?
【注释】:苟:只要;记言则约附《五经》:记录语言就依附于《五经》;载语则依凭《三史》:记载言语就依靠《三史》。是:这是;春秋之俗,战国之风:春秋时代的风气和战国的风气;互两仪而并存:同时共存;经千载其如一:经过千年的时间仍然如此;奚:怎么;验:验证;质文之屡变者:文字的繁简变化。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传承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春秋时期的风气还是战国时期的风气,都值得被后世铭记和传承,因为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也强调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沉淀,认为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检验,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