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

而史之叙事,亦有时类此。故将述晋灵公厚敛雕墙,则且以不君为称;欲云司马安四至九卿,而先以巧宦标目。所谓说事之端也。又书重耳伐原示信,而续以一战而霸,文之教也;载匈奴为偶人象郅都,今驰射莫能中,则云其见惮如此。所谓论事之助也。

昔尼父裁经,义在褒贬,明如日月,持用不刊。而史传所书,贵乎博录而已。

至于本事之外,时寄抑扬,此乃得失禀于片言,是非由于一句,谈何容易,可不慎欤!但近代作者,溺于烦富,则有发言失中,加字不惬,遂令后之览者,难以取信。盖《史记》世家有云:“赵鞅诸子,无恤最贤。”夫贤者当以仁恕为先,礼让居本。至如伪会邻国,进计行戕,俾同气女兄,摩笄引决,此则诈而安忍,贪而无亲,鲸鲵是俦,犬豕不若,焉得谓之贤哉?又《汉书》云:“萧何知韩信贤。”案贤者处世,夷险若一,不陨穫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易传》曰:“知进退存亡者,其唯圣人乎!”如淮阴初在仄微,堕业元行,后居荣贵,满盈速祸;躬为逆上,名隶恶徒。周身之防靡闻,知足之情安在?美其善将,呼为才略则可矣,必以贤为目,不其谬乎?又云:“严延年精悍敏捷,虽子贡、冉有通于政事,不能绝也。”夫以编名《酷吏》,列号“屠伯”,而辄比孔门达者,岂其伦哉!且以春秋至汉,多历年所,必言貌取人,耳目不接,又焉知其才术相类,锱铢无爽,而云不能绝乎?

”`

诗句释义

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

译文

“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 这句话意味着文章的枢纽在于其表达的流畅性和逻辑性,它必须持续不断,且有清晰的起始和终结。“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司之助也。” 这两句强调了语言表达中关键词的重要性,如“伊”、“惟”、“夫”、“盖”作为开头的词汇,而“焉”、“哉”、“矣”、“兮”用于断句,有助于清晰地划分句子结构和意义。

注释与赏析

1. “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

  • “枢机”比喻文章的核心思想或主题。“发”指展开或阐述。这句话强调了文章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且要不断延伸发展。*

2. “必有徐音足句”

  • “徐音”指的是缓慢而有节奏的语言。“足句”表示每个句子都足以支撑整个段落或篇章的主题和内容。*

3. “为其始末”

  • 指出每一个词或短语都有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无论是作为开头还是结尾,都是不可缺少的。*

4. “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

  • 这四字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分别代表不同的类别。在这里用来指代文章开始时使用的特定词汇,这些词汇能够明确区分段落或章节的不同部分。*

5. “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

  • 这四个词也是汉语中常用的修饰或判断词语。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辅助划分句子界限的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句结构。*

总结

《史通·内篇·浮词第二十一》通过对古代汉语修辞方法的探讨,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确的用词和结构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作者刘知几通过对“伊”、“惟”、“夫”、“盖”等词的应用,以及“焉”、“哉”、“矣”、“兮”在断句中的作用,强调了在写作过程中对于细节的关注及其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古代语言表达方式的研究,也为现代写作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