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借如阳瓒效节边城,捐躯死敌,当有宋之代,抑刘、卜之徒欤?而沈氏竟不别加标榜,唯寄编于《索虏》篇内。纪僧真砥节砺行,终始无瑕,而萧氏乃与群小混书,都以《恩幸》为目。王頍文章不足,武艺居多,躬诣戚藩,首阶逆乱。撰隋史者如不能与枭感并列,即宜附出《杨谅传》中,辄与词人共编,吉士为伍。凡斯纂录,岂其类乎?

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我。”光武则受误于庞萌,曹公则见欺于张邈。事列在方书,惟善与恶,昭然可见。不假许、郭之深鉴,裴、王之妙詧,而作者存诸简牍,不能使善恶区分,故曰谁之过欤?史官之责也。

夫能申藻镜,别流品,使小人君子臭味得朋,上智中庸等差有叙,则惩恶劝善,永肃将来,激浊扬清,郁为不朽者矣。

【诗句】

史通·内篇·品藻第二十三

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借如阳瓒效节边城,捐躯死敌,当有宋之代,抑刘、卜之徒欤?而沈氏竟不别加标榜,唯寄编于《索虏》篇内。纪僧真砥节砺行,终始无瑕,而萧氏乃与群小混书,都以《恩幸》为目。王頍文章不足,武艺居多,躬诣戚藩,首阶逆乱。撰隋史者如不能与枭感并列,即宜附出《杨谅传》中,辄与词人共编,吉士为伍。凡斯纂录,岂其类乎?

【译文】
到了近代,一些史官的记载,寻找其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是经常发生的。就像阳瓒在边境城池里效力,牺牲生命保卫国家一样,在当时宋朝时期,他是不是应该被刘或卜这样的人物比肩呢?然而史家沈氏却没有区别对待,只是在《索虏》一书中将他收录。纪僧真坚持节操,品行高洁,始终没有任何瑕疵记录在案,但是萧氏却将他的记录与其他小人混杂在一起,全部以《恩幸》来命名。王頍的文笔不足以支撑起一篇文章,他的武勇却是主要的特长,亲自去拜谒皇室藩王,最终走上了一条叛变的道路。撰写隋朝历史的作者如果不能像张华和贾谧那样能够分辨好坏,那就应该在《杨谅传》中一并收录他们,与那些文学家们共同编纂。所有这些编纂记录,难道不是一种错误吗?

【注释】

  1. 爰及近代:到了近代。
  2. 史臣所书:史官的记载。
  3. 乖失:失误。
  4. 效节:忠诚地为国尽忠。
  5. 当有宋之代:在当时的宋代。
  6. 抑刘、卜之徒:贬低刘和卜这样的人。
  7. 沈氏:指沈约(字休文)。沈约是南朝梁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南齐书》。这里指出其所著《南齐书》中没有对阳瓒作出正确的评价。
  8. 寄编于《索虏》篇内:把阳瓒的事迹记载在《索虏传》中。
  9. 纪僧真:指陈纪僧真(字元方)。陈纪僧真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史学家。这里指出其在史书中的不良记录。
  10. 都以《恩幸》为目:全部以《恩幸》作为标题。
  11. 吉士为伍:吉士是指朝廷的官员,与“伍”连用表示一起。这里的大意是说这些史家的记录与文学家们一同编撰。
  12. 谁之过欤:是谁的过错呢?
  13. 史官之责也:这是史官的责任。
  14. 申藻镜:审查并评价。
  15. 别流品:区分人品的好坏。
  16. 上智中庸等差有叙:最高智慧的人与普通才智的人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并且有序排列。
  17. 惩恶劝善:惩戒邪恶,鼓励善行。
  18. 永肃将来:永久地警戒未来的人。
  19. 激浊扬清:清除污浊,表彰清廉。
  20. 郁为不朽者矣:这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赏析】
    本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阳瓒和纪僧真的事迹,批评了史家沈约在撰写《南齐书》时未能区分善恶,以及萧子显在编写《陈纪僧真传》时将纪僧真与小人混为一谈的行为,指出这种记录方式会误导后人,使善恶不分。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即希望史官能承担起审查、评价历史人物的责任,区分好恶,为后来的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这种批判和期望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记录严谨性和公正性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