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

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

其有舞词弄扎,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释纷相谢。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亦有事每凭虚,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若王沈《魏录》述贬甄之诏,陆机《晋史》虚张拒葛之锋,班固受金而始书,陈寿借米而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然则史之不直,代有其书,苟其事已彰,则今无所取。其有往贤之所未察,来者之所不知,今略广异闻,用标先觉。案《后汉书·更始传》称其懦弱也,其初即位,南面立,朝群臣,羞愧流汗,刮席不敢视。夫以圣公身在微贱,已能结客报仇,避难绿林,名为豪杰。安有贵为人主,而反至于斯者乎?将作者曲笔阿时,独成光武之美;谀言媚主,用雪伯升之怨也。且中兴之史,出自东观,或明皇所定,或马后攸刊,而炎祚灵长,简书莫改,遂使他姓追选,空传伪录者矣。

诗句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    
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    
其有舞词弄扎,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释纷相谢。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亦有事每凭虚,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若王沈《魏录》述贬甄之诏,陆机《晋史》虚张拒葛之锋,班固受金而始书,陈寿借米而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然则史之不直,代有其书,苟其事已彰,则今无所取。其有往贤之所未察,来者之所不知,今略广异闻,用标先觉。案《后汉书·更始传》称其懦弱也,其初即位,南面立,朝群臣,羞愧流汗,刮席不敢视。夫以圣公身在微贱,已能结客报仇,避难绿林,名为豪杰。安有贵为人主,而反至于斯者乎?将作者曲笔阿时,独成光武之美;谀言媚主,用雪伯升之怨也。且中兴之史,出自东观,或明皇所定,或马后攸刊,而炎祚灵长,简书莫改,遂使他姓追选,空传伪录者矣。    

译文

  1. 开始讨论有关人伦的秩序,我们称之为家庭和国家。父亲对儿子要慈爱孝顺,君主对待臣下要恭敬忠心,区分亲疏,等级差异要分明。正如孔子所说:“子女为父母隐瞒过错,这道理就在其中。”这是《论语》中提倡的顺从之道;在历史的记录中,往往故意隐藏某些事情,只展示好的方面,这就是《春秋》的义理所在。
  2. 从那时起,历史记载都遵循老规矩。如果史书中涉及君主和亲属的事情,必须尽量隐藏事实,即使真相显而易见也不说明白。即使是正直的人也会这么做,而维护名教的存在。
  3. 有些人通过歪曲事实、美化自己的行为来粉饰太平。比如像王隐和虞预这样相互诋毁,或者像子野和休文那样相互和解。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评论和解释,把权力和财富作为自己的资本。这些人就是历史上的败类,是人人共诛之的恶人。
  4. 另外一些人故意制造虚假的故事,凭空捏造事实。比如陆机在《晋书》中夸大了拒葛之战,班固接受金钱后才写下历史,陈寿则是借给他米才完成史书的编写。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小人,虽然把他们放在市场上示众,让豺狼老虎去吃他们也不为过。
  5. 然而,如果史书中的事实被歪曲到无法辨认的地步,那么这样的书也就失去了价值。对于那些历史中尚未发现的事情、或者是后来的人不了解的情况,我们可以广泛地收集不同的说法,以便让人们能够更早地认识到真相。例如,《后汉书·更始传》中就描述了汉高祖刘秀的懦弱之处。他一开始即位时,面对群臣时羞愧得流泪,甚至都不敢正视他们。《后汉书》可能出自明帝或章帝之手,也可能由马太后确定,但无论如何,这部史书都延续了很长时间,内容并未发生太大改变。因此,那些来自其他姓氏的史书只能算是伪造的记录。

注释

  1. “肇”:开始
  2. “家国”:指家庭国家
  3. “直在其中”:意即正直的道理在其中
  4. “略外别内”:故意隐瞒事实
  5. “用舍由乎臆说”:根据主观想法做出决策
  6. “威福”:权力和财富
  7. “舞词弄扎”:歪曲事实
  8. “王隐”与“虞预”:均为晋朝史学家
  9. “子野”、“休文”:均指南朝宋史学家
  10. “东观”:东汉时期的官方档案馆
  11. “《后汉书》”:《后汉书》,又称“南朝宋史”,由范晔所撰
  12. “更始”:即西汉末年皇帝刘玄
  13. “名教”:名声和教育
  14. “《春秋》之义”:孔子所著《春秋》的经义
  15. “光武”:即东汉皇帝刘秀的谥号
  16. “谀言”:奉承的话
  17. “伯升”:即伯升将军
  18. “《晋史》”:《晋书》是由唐朝历史学家房玄龄等人编纂的历史著作
  19. “班固”:东汉史学家班固
  20. “陈寿”:三国时期蜀汉历史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21. “《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
  22. “《春秋》” 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3. “刘秀”:即汉光武帝
  24. “伯升将军”:伯升是东汉末年的将领
  25. “谀言佞语”:奉承讨好的话语
  26. “《晋书》”:由唐朝历史学家房玄龄等编纂的历史著作
  27. “班固”:东汉史学家
  28. “陈寿”:三国时期蜀汉历史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