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乱君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而获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诗句:
译文:
人们天生具有五种道德品质和各种行为准则,其中正直与邪恶、正确与错误有着明确的区分。那些邪恶的人受到社会的排斥,而正直的人则被社会尊崇。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人倾向于走邪路而放弃正直的品行,他们不走君子的道路,而是选择小人的行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古话说:“正直如同琴弦一样笔直,却死在了道路边;奸诈如同弯曲的钩子,却得到了封赏。”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违背时代潮流去遭受不幸。况且史书的编纂是为了宣扬教化,树立正面形象。对于那些作恶的人,如果能够公正地记载而不隐瞒他们的过失,那么他们的罪行就会在当世广为人知,恶名也将流传千古。这样的话,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追求和对正直之士的赞赏。他主张在历史的书写中要坚守正直,反对为了个人利益而歪曲事实的做法。同时,他也指出了历史的真实记录对于后世的重要性,即使是历史上的奸臣、逆子,如果他们的行为是正义的,也应该如实记载。这种历史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道德观念和对国家、民族利益的忠诚。
诗中的“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句话也富有哲理,它表达了一个道理:只有正直的人才能走得长远,最终得到尊重和荣誉;而那些奸诈、虚伪的人虽然暂时得利,但终究会遭到报应。这不仅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