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土宇,万国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如各志其本国,足以明此一方,若盛弘之《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含《湘中》。此之谓地理书者也。帝王桑梓,列圣遗尘,经始之制,不恒厥所。苟能书其轨则,可以龟镜将来,若潘岳《关中》、陆机《洛阳》、《三辅黄图》、《建康宫殿》。此之谓都邑簿者也。

大抵偏纪、小录之书,皆记即日当时之事,求诸国史,最为实录。然皆言多鄙朴,事罕圆备,终不能成其不刊,永播来叶,徒为后生作者削稿之资焉。逸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说,为益实多。即妄者为之,则苟载传闻,而无铨择。由是真伪不别,是非相乱。如郭子横之《洞冥》,王子年之《拾遗》,全构虚辞,用惊愚俗。此其为弊之甚者也。琐言者,多载当时辨对,流俗嘲谑,俾夫枢机者藉为舌端,谈话者将为口实。及蔽者为之,则有诋讦相戏,施诸祖宗,亵狎鄙言,出自床第,莫不升之纪录,用为雅言,固以无益风规,有伤名教者矣。

诗句

九州土宇,万国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如各志其本国,足以明此一方,若盛弘之《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含《湘中》。此之谓地理书者也。

译文

在广阔的九州土地上,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山川和丰富的物产,不同的文化和风俗各异,如同各自记录自己的国家一样,足以说明一个地方的情况。就像《荆州记》、《华阳国志》、《三秦记》、《湘中记》那样,这是地理类书籍。

注释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指的是整个中国。
  • 土宇:国土的范围。
  • 万国:指众多的国家。
  • 山川:自然地理环境。
  • 物产:各地的特产。
  • 殊宜:各有其特别适宜的地方。
  • 风化: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
  • 国志:国家的史书或地方史志。
  • 帝王桑梓:帝王出生的地方,常用作对故乡的尊称。
  • 遗尘:遗留下来的事物或遗迹。
  • 经始:制定计划开始建设。
  • 龟镜:比喻可靠的历史资料或教训。
  • 都邑簿:记载城市或地区的详细情况的文献。
  • 偏纪:简略的记述。
  • 小录:简要的记录。
  • 异说:与主流不同的说法。
  • 虚词:不切实际的话或故事。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古代文献的分类和评价的。诗中提到的《荆州记》、《华阳国志》等书籍,都是记录了各个地方的自然景观、物产、风土人情以及历史事件的历史文献,它们对于理解中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价值。

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地理类书籍的重要性,指出这类书籍能够提供全面的地理知识,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而其他类型的书籍,如都邑簿、偏纪和小录,虽然也有其价值,但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足以成为可靠的历史资料。

诗歌还提到了“逸事”、“琐言”等类型的书籍,指出这些书籍可能包含不实之谈或流言蜚语,对于传播不实信息和损害道德风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提醒我们在阅读时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避免受到误导。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文献的珍视和批判的眼光,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和对社会教化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