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土宇,万国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如各志其本国,足以明此一方,若盛弘之《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含《湘中》。此之谓地理书者也。帝王桑梓,列圣遗尘,经始之制,不恒厥所。苟能书其轨则,可以龟镜将来,若潘岳《关中》、陆机《洛阳》、《三辅黄图》、《建康宫殿》。此之谓都邑簿者也。
大抵偏纪、小录之书,皆记即日当时之事,求诸国史,最为实录。然皆言多鄙朴,事罕圆备,终不能成其不刊,永播来叶,徒为后生作者削稿之资焉。逸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说,为益实多。即妄者为之,则苟载传闻,而无铨择。由是真伪不别,是非相乱。如郭子横之《洞冥》,王子年之《拾遗》,全构虚辞,用惊愚俗。此其为弊之甚者也。琐言者,多载当时辨对,流俗嘲谑,俾夫枢机者藉为舌端,谈话者将为口实。及蔽者为之,则有诋讦相戏,施诸祖宗,亵狎鄙言,出自床第,莫不升之纪录,用为雅言,固以无益风规,有伤名教者矣。
诗句:
九州土宇,万国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如各志其本国,足以明此一方,若盛弘之《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含《湘中》。
译文:
中国的九州地域广阔,各地的山川各异,物产也各不相同。由于各地区的风俗文化差异较大,所以有必要分别记载每个地区的地理情况和特色,以此来明确一个地方的特色。例如盛弘之的《荆州记》、常璩的《华阳国志》、辛氏的《三秦记》和罗含的《湘中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理书”。
帝王陵墓,列圣遗尘,经始之制,不恒厥所。
注释:
这里的“经始之制”指的是帝王或皇帝建立新的宫殿、城池或进行其他的建设活动时制定的规则。这个规则并不总是在特定的地点实施,有时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或地方进行。
苟能书其轨则,可以龟镜将来,若潘岳《关中》,陆机《洛阳》、《三辅黄图》、《建康宫殿》。
译文:
如果能将帝王陵墓的规矩记录下来,就可以用来作为未来的指南针。例如,潘岳的《关中记》、陆机的《洛阳记》、三辅的《黄图》以及建康的宫殿等。
大抵偏纪、小录之书,皆记即日当时之事,求诸国史,最为实录。然皆言多鄙朴,事罕圆备,终不能成其不刊,永播来叶,徒为后生作者削稿之资焉。
注释:
这里的“偏纪”、“小录”指的是简短的记录或记述。它们主要是记载当天发生的事情,而并非详细的历史记载。这些记录虽然质朴直白,但是不够完整全面,最终无法成为不朽的经典作品,只能成为后来学者写作时的参考材料。
逸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说,为益实多。
译文:
所谓“逸事”,是指那些被前人遗忘的、后人重新记录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来源于不同的传说和观点,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历史的机会。
即妄者为之,则苟载传闻,而无铨择。由是真伪不别,是非相乱。
注释:
如果这些逸事是由一些随意编造的人创作的,那么他们可能会简单地记录下传闻,而没有对信息进行甄别和选择。这样会导致事实的真实与否混淆不清,是非观念相互混淆。
如郭子横之《洞冥》,王子年之《拾遗》,全构虚辞,用惊愚俗。
译文:
郭子横的《洞冥记》和王子年的《拾遗记》都是虚构的作品,它们使用了许多夸张的言辞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甚至会因为这种夸大的描述而误导普通人。
琐言者,多载当时辨对,流俗嘲谑,俾夫枢机者藉为舌端,谈话者将为口实。
译文:
所谓“琐言”,是指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引用的一些短小精悍的言辞。这些言辞往往包含了一些机智的讽刺和幽默元素,使得善于运用语言的人能够通过这些言论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及蔽者为之,则有诋讦相戏,施诸祖宗,亵狎鄙言,出自床第,莫不升之纪录,用为雅言,固以无益风规,有伤名教者矣。
注释:
对于那些喜欢创作“琐言”的人来说,如果他们的作品中包含了一些诋毁和攻击他人的言辞,那么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一种游戏。这些言辞可能会被用于攻击和贬低那些他们认为有问题的人或事物,从而破坏社会风气。此外,这些言辞还可能来自一些低俗的内容,比如床上的对话和行为,这些内容会被收录进正式的历史记录中,并作为高雅的言论来使用。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反而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