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颐始以孔《传》奏上,而缺《舜典》一篇,乃取肃之《尧典》,从“慎徽”以下分为《舜典》以续之。自是欧阳、大小夏侯家等学,马融、郑玄、王肃诸注废,而古文孔传独行,列于学官,永为世范。齐建武中,吴兴人姚方兴采马、王之义以造孔传《舜典》,云于大航购得,诣阙以献。举朝集议,咸以为非及江陵板荡,其文入北,中原学者得而异之,博士刘炫遂取此一篇列诸本第。古今人所习《尚书·舜典》,元出于姚氏者焉。右说《尚书》当周室微弱,诸侯力争,孔子应聘不遇,自卫而归。乃与鲁君子左丘明观书于太史氏,因鲁史记而作《春秋》。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自隐及哀十二公行事。
经成以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为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当世君臣,其事实皆形于传,故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
《尚书·舜典》的原文及翻译
探究古文孔传在《尚书》中的传承与影响
- 晋元帝时期,梅颐首次将孔传奏上朝廷,因缺《舜典》一篇,遂取肃之尧典从“慎徽”以下分为《舜典》以续之。
- 自此之后,欧阳、大小夏侯等学派的学风被马融、郑玄、王肃等人注所取代,而古文孔传独行,列于学官,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这一变化使得古文孔传在《尚书》中的地位得以巩固,并持续影响了后世的学习与研究。
- 齐建武年间,吴兴人姚方兴采马、王之义以造孔传《舜典》,云于大航购得,诣阙以献。举朝集议,咸以为非。然而,其文入北后中原学者得而异之,博士刘炫遂取此一篇列诸本第。古今人所习《尚书·舜典》,皆源于姚氏者焉。
- 右说《尚书》当周室微弱,诸侯力争时,孔子应聘不遇,自卫而归,乃与鲁君子左丘明观书于太史氏,因鲁史记而作《春秋》。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自隐及哀十二公行事。
- 经成以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为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
- 《春秋》所贬当世君臣,其事实皆形于传,故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
- 晋元帝时,豫章王内史梅颐始以孔传奏上,而缺舜典一篇,乃取肃之尧典,从慎徽以下分为舜典以续之。自此之后,古文孔传独行,列于学官,永为世范
- 隋学士刘炫遂取此一篇列诸本第,故今人所习《尚书》舜典,元出于姚氏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