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曰:“大矣!周之德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案《尚书·序》云:“西伯戡黎,殷始咎周。”夫姬氏爵乃诸侯,而辄行征伐,结怨王室,殊无愧畏。此则《春秋》荆蛮之灭诸姬,《论语》季氏之伐颛臾也。又案某书曰:朱雀云云,文王受命称王云云。夫天无二日,地惟一人,有殷犹存,而王号遽立,此即《春秋》楚及吴、越僣号而陵天子也。然则戡黎灭崇,自同王者,服事之道,理不如斯。亦犹近者魏司马文王害权臣,黜少帝,坐加九锡,行驾六马。及其殁也,而荀勖犹谓之人臣以终。盖姬之事殷,当比马之臣魏,必称周德之大者,不亦虚为其说乎?其疑八也。

《论语》曰:“太伯可谓至德也已。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案《吕氏春秋》所载云云,斯则太王钟爱厥孙,将立其父。太伯年居长嫡,地实妨贤。

以下是对《论语》“史通·外篇·疑古第三”中诗句的逐句释义和相关分析:

第一段

原文:孔子曰:“大矣哉,周之德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

译文:《论语》记载:“周朝的德行是多么的伟大啊!它拥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却仍然侍奉商朝。”

第二段

原文:案《尚书·序》:“西伯戡黎,殷始咎周。”夫姬氏爵乃诸侯,而辄行征伐,结怨王室,殊无愧畏。此则《春秋》荆蛮之灭诸姬,《论语》季氏之伐颛臾也。

译文:根据《尚书·序》记载:“西伯(周文王)征讨了黎国,使得殷朝开始责怪周朝。”因为姬姓是国家的诸侯,所以周文王就进行了征伐,这让王室感到不满,但并无恐惧之心。这正与《春秋》中描述的荆蛮灭掉姬姓诸侯,以及《论语》中提到的季氏攻打颛臾的情况相符合。

第三段

原文:又案某书曰:朱雀云云,文王受命称王云云。夫天无二日,地惟一人,有殷犹存,而王号遽立,此即《春秋》楚及吴、越僣号而陵天子也。然则戡黎灭崇,自同王者,服事之道,理不如斯。亦犹近者魏司马文王害权臣,黜少帝,坐加九锡,行驾六马。及其殁也,而荀勖犹谓之人臣以终。盖姬之事殷,当比马之臣魏,必称周德之大者,不亦虚为其说乎?其疑八也。

译文:又据某书记载:周文王受命称王。但是天没有两个太阳,地只有一个人在位,即使殷朝还存在,但王号很快就被建立,这就像《春秋》中楚国和吴、越僭越地称呼自己的君王来欺凌天子一样。那么在平定黎国之后消灭崇侯虎,自称王者,对于侍奉之道,道理难道不是如此吗?这也类似于最近魏司马昭杀害权臣,废黜少帝,接受九锡礼,乘坐六匹马拉的车。等到他去世的时候,荀勖仍然把他当作臣子对待到死。这是因为姬昌侍奉殷朝,应该与马臣魏相比,如果一定要称赞周朝的德行之大的话,这不也是虚伪的说法吗?这是第八个疑问。

这段文字通过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和古代文献记载,探讨了周朝早期的政治体制和权力运作方式。文中指出周文王虽然名义上是周朝的国王,但实际上他的行为可能超出了传统君主的责任范围,引发了一些关于权力使用和个人品德的质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