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言《春秋》、三《传》者多矣,战国之世,其事罕闻。当前汉专用《公羊》,宣皇已降,《穀梁》又立于学。至成帝世,刘歆始重《左氏》,而竟不列学官。大抵自古重两《传》而轻《左氏》者,固非一家,美《左氏》而讥两《传》者,亦非一族。互相攻击,各用朋党,哤聒纷竞,是非莫分。然则儒者之学,苟以专精为主,至于治章句,通训释,斯则可矣。至于论大体,举宏纲,则言罕兼统,理无要害。故使今古疑滞,莫得而申者焉。

必扬榷而论之,言《传》者固当以《左氏》为首。但自古学《左氏》者,谈之又不得其情,如贾逵撰《左氏长义》,称在秦者为刘氏,乃汉室所宜推先。但取悦当时,殊无足采。又案桓谭《新论》曰:“《左氏传》于《经》犹衣之表里。”

诗1:古之人言《春秋》、三《传》者多矣,战国之世,其事罕闻。

《左传》作为《春秋》的重要传述,在战国时期鲜为人知。然而汉代开始,《公羊》和《谷梁》两书受到重视,并被纳入学官教育体系。

翻译:自古以来,关于《春秋》的评论和解说众多,但在战国时期,关于这部史书的事件很少被人提及。直到汉代,人们才开始专注于《公羊传》和《谷梁传》,这两部书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

2. 注释与解析

诗2:当前汉专用《公羊》,宣皇已降,《穀梁》又立于学。

  • 注释:此处提到的“当前汉专用”可能指的是汉朝时期,而“专用”则表明了《公羊传》在当时的独尊地位。宣皇即汉武帝,其统治期间,《公羊传》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使用。
  • 翻译:当前汉朝时期,人们专门使用《公羊传》。从汉武帝开始,《公羊传》就成为了官方认可的解释工具,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和学术研究中。

3. 注释与解析

诗3:至成帝世,刘歆始重《左氏》,而竟不列学官。

  • 注释:“刘歆始重《左氏》”表明刘歆开始重新评价《左传》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这种重视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推广。
  • 翻译:在成帝时期,刘歆开始重视《左传》,并将其视为重要的经传之一。然而,尽管刘歆本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这种学术观点并未被官方采纳,因此并未被列入学校的教学科目中。

4. 赏析

从这些历史片段可以看出,古代对《春秋》的解读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体现了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孔子所著的《春秋》不仅是一部记事史书,更是一种道德和政治哲学的体现。《左传》作为《春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随着历史进程逐渐被认识和重视。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变迁和传承,以及政治权力如何影响学术发展的趋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