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史记·田敬仲世家》曰:“田常成子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难曰:夫人既从物故,然后加以易名。田常见存,而遽呼以谥,此之不实,明然可知。又案《左氏传》,石碏曰:“陈恒公方有宠于王。”《论语》,陈司败问孔子:“昭公知礼乎?”《史记》,家令说太上皇曰:“高祖虽子,人主也。”诸如此说,其例皆同。然而事由过误,易为笔削。若《田氏世家》之论成子也,乃结以韵语,纂成歌词,欲加刊正,无可厘革。故独举其失,以为标冠云。
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曰:“孔子既殁,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也。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商瞿年长无子,母为取室。孔子曰:‘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应。弟子起曰:“有子避,此非子之坐也!”
诗句
- “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 此句引用了齐国人对田常(成子)的颂歌。“妪乎采芑”可能是指采摘野菜的声音,而“归乎田成子”则暗指田常作为收债者的身份。
- “夫人既从物故,然后加以易名” - 这句话讨论的是一个人去世后,人们往往会根据其生前的行为或成就给予新的称谓。
- “石碏曰” - 提到了一个历史人物石碏,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臣,曾劝谏宠臣陈恒公不要篡权。
- “《左氏传》…《论语》…《史记》…” - 这三部史书分别记载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论,这些引述表明了古代史书中的不同记载方式。
- “孔子既殁,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 - 描述了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决定效仿孔子的样子共同学习。
- “商瞿年长无子,母为取室。” - 讲述了商瞿年老没有子女,母亲为了传宗接代为他娶妻的故事。
- “孔子曰:‘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 - 孔子预言商瞿的儿子将会有五个儿子,后来这个预言得到了验证。
- “有若默然无应” - 描述有若在听到弟子提问时沉默不语的情况。
- “弟子起曰:“有子避,此非子之坐也!”” - 描述了弟子起身离开并指责有若逃避座位的情形。
译文
- 齐国人唱着歌说:“老婆婆采着野菜回家,那是田成子啊!”
- 夫人既然已经死去,然后才给她加上新的称呼。田常见于世,却突然被呼以谥号,这实在是不实之举,明显可辨。
- 考察《左传》中石碏的言论:“陈恒公方有宠于王。”
- 《论语》中陈司败问孔子:“昭公知礼吗?”
- 《史记》中家令对太上皇说:“高祖虽是儿子,却是君主。”
-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事例都是相同的。然而事情由于失误而被记载下来,因此易于修改。
- 如果《田氏世家》评论田成子的话,就用押韵的句子编成歌曲,想对其进行修正,但没有可以改变的地方。所以单独指出他的过失,作为文章的标题。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孔子去世后,有若模仿孔子样子做老师,像孔子一样教导学生。有一天,弟子们进问孔子说:‘过去您要出行的时候,让我们拿雨具,后来真的下雨了!’”“商瞿年长没有儿子,他的母亲就为他娶妻。孔子说:‘商瞿四十岁以后,将会生养五个儿子!’后来果真如此。请问,先生怎么知道这些事呢?”有若默不作声。弟子们站起来说:‘有子躲避座位,这是不是你的座位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引用和分析,展现了古代文献中对于人物的评价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诗中通过引用不同的古籍来展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解读和评价方式,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和行为的普遍重视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古代文献在记录历史事件时的局限性和主观性,提示我们对于古代文献需要保持批判性的阅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