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新晋书·王祥传》曰:祥汉末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年垂耳顺,览劝之,乃应召。于时,寇贼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时人歌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年八十五,太始五年薨。
难曰:祥为徐州别驾,寇盗充斥,固是汉建中徐州未清时事耳。有魏受命凡四十五年,上去徐州寇贼充斥,下至晋太始五年,当六十年已上矣。祥于建安中年垂耳顺,更加六十载,至晋太始五年薨,则当年一百二十岁矣。而史云年八十五薨者,何也?如必以终时实年八十五,则为徐州别驾,止可年二十五六矣。又云其未从官已前,隐居三十余载者,但其被檄时,止年二十五六,自此而往,安得复有三十余年乎?必谓祥为别驾在建安后则徐州清晏,何得云“于时,寇贼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乎?求其前后,无一符会也。
诗句:祥为徐州别驾,寇盗充斥,固是汉建中徐州未清时事耳。有魏受命凡四十五年,上去徐州寇贼充斥,下至晋太始五年,当六十年已上矣。祥于建安中年垂耳顺,更加六十载,至晋太始五年薨,则当年一百二十岁矣。而史云年八十五薨者,何也?
译文:王祥担任徐州别驾期间,由于当时寇贼众多,所以治理起来相当困难。他带领军队多次打败了敌人。当时的人们称赞说:“海、沂的安宁,确实多亏了王祥。”到了85岁的时候去世。
注释:1. 《新晋书·王祥传》是关于王祥的传记,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2. 《暗惑第十二》是《史通·外篇》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探讨史书的写作方法和原则。3. 《难曰》是对《暗惑第十二》中的某个问题提出质疑和解答。4. “汉建中”指的是汉代中期,大约在公元前166年到公元前105年之间。5. “魏受命”指的是西晋接受曹魏政权的禅让,成为三国时期的第二个国家。6. “建安中年”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大约在公元196年到公元219年之间。7. “耳顺”是指五十岁的人,即四十一岁。8. “晋太始”是晋朝开始的一个年号,公元266年开始。9. “寇贼充斥”指的是寇贼横行,社会秩序混乱。10. “频讨破之”指多次打败敌人,取得胜利。11. “海、沂之康,实赖王祥”这句话的意思是海、沂地区的安宁,多亏了王祥的努力。12. “年八十五薨”意思是王祥享年八十五岁去世。
赏析:这首诗通过叙述王祥在担任徐州别驾期间如何治理寇贼,以及他在历史上的贡献来赞扬他的忠诚和智慧。诗中通过对王祥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事件和个人成就,强调了王祥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