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往无殆,气下乃止,不下复始也。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
注释:
- 黄帝内经 · 灵枢 · 九针十二原:这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的一篇论述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文章。“九针”是指古代常用的九种不同的针刺方法,“十二原”是指人体的十二个主要穴位。
- 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各种发热症状,应像用手触摸热水那样用针刺法治疗;对于各种寒冷症状,应像人不想走动那样用针刺法治疗。
- 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往无殆,气下乃止,不下复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身体内有阳气亢进的症状,就应当在足三里这个穴位上进行针刺,针刺的方向应该是从足三里穴向上,这样治疗效果会比较好,不会有什么危险,等到体内的热气下降后,就可以停止针刺了。如果体内的热气没有完全下降,就应当继续针刺。
- 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出现在身体内部的疾病症状,就应该在阴陵泉穴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在身体外部的疾病症状,就应当在阳陵泉穴进行治疗。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针灸治疗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描述,强调了针灸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针刺方法。其中,“如以手探汤”和“如人不欲行”这两个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针灸治疗的手法。同时,“取之阴之陵泉”、“取之阳之陵泉”等词语也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总的来说,这首诗为我们理解和学习针灸提供了有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