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液门,液门,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阳池,阳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为原;行于支沟,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为合,屈肘乃得之;三焦下腧,在于足大趾之前,少阳之后,出于腘中外廉,名曰委阳,是太阳络也,手少阳经也。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俞;过于腕骨,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行于阳谷,阳谷,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小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为合。手太阳经也。
本输是中医学中描述十二经脉起始和终止点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详细阐述了各条经脉的起点、流注、归宿及其与脏腑、四肢等的相互关系。以下将根据原文逐句进行释义:
- 三焦:三焦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包括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上焦位于手少阳经的起点——关冲,而下焦则在足大趾之前,太阳络的位置,是太阳经的延续。
- 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经的起点是手少阳经的起点——手小指端,经过前谷、后溪等穴位。
-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的起点是列缺穴,经过鱼际、孔最等穴位,最终止于大椎。
-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的起点是极泉穴,经过天池、曲泽等穴位,最终止于中冲。
-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的起点是外关穴,经过养老、支沟等穴位,最后到达中渚。
-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是申脉穴,经过金门、委中等穴位,最终止于至阴穴。
-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的起点是窍阴穴,经过丘墟、临泣等穴位,最后到达瞳子髎穴。
-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的起点是解谿穴,经过冲阳、陷谷等穴位,最终止于地五里穴。
- 任脉:任脉是人体的主要经脉之一,起点为会阴穴,终点为龈交穴,贯穿全身,连接了面部、颈部、胸部和腹部的重要穴位。
- 督脉:督脉是从长强穴开始,穿过后脑,沿脊柱上行的一条重要经脉,终点是风府穴。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不仅对中医经络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通过对这些经典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针灸治疗的各种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