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间,为原;行于阳溪,阳溪,在两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也,屈臂而得之,为合。手阳明也。
是谓五脏六腑之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六三十六俞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是古代中医经典著作之一。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主要探讨了手三阳经脉的起始与终结点、各穴位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该篇章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还提供了丰富的腧穴定位知识。其内容对于针灸学和推拿学等实践领域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为后世针灸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