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歧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歧伯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荣,必深以留之。
温虐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肤胀,为五十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刺之。徒□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必坚。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尽乃止。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黄帝问岐伯说:四时之气,各有其特点,百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那么,灸刺的方法,应该以什么为依据呢?岐伯说:四时之气,各有其部位,灸刺的方法,要根据气穴来确定。因此,春气在经脉、血脉、分肉之间,病情较重的,要深刺;病情较轻的,要浅刺。夏气在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气在经腧,邪在腑,取之合。冬气在井荣,必须深刺以留针。

温病汗不出,是五十九种病症之一,风病肤胀,是五十种病症之一。治疗皮肤出血的病症,都要把血全部刺出。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都应久留针,热行才能停止。

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都是突然刺之。徒□先取环谷下三寸,用铍针针刺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必坚。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尽乃止。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