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取络脉,夏取分腠,秋取气口,冬取经输,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络脉治皮肤,分腠治肌肉,气口治筋脉,经输治骨髓。五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也;背三;五藏之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臂太阴可汗出,足阳明可汗出。故取阴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阳;取阳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阴。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疽也。
这首诗是《黄帝内经·灵枢》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根据四季变化和五脏六腑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春取络脉:春季时,应选取与皮肤相连的经络进行治疗。这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预防疾病。
夏取分腠:夏季时,应选取分布在肌肉表面的经络进行治疗。这有助于调节肌肉的健康,预防疾病。
秋取气口:秋季时,应选取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经络进行治疗。这有助于调整呼吸功能,预防呼吸道疾病。
冬取经输:冬季时,应选取与血液循环相关的经络进行治疗。这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四季更替,人体也相应地有所变化,因此应根据四季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五藏身有五部:人体的五脏各有五部分,包括伏兔、腓二、背三、五藏之腧和项五。这些部分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不同部位和器官。
此五部有痈疽者死:如果这些部位的病变导致痈疽发生,那么将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这些部位的治疗必须谨慎。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当手臂部位出现病症时,首先应选取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进行治疗,并让患者出汗。这有助于通过汗液排出体内的毒素,缓解病情。
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若头部出现问题,则应选取项太阳膀胱经进行治疗。这是由于项部的穴位与头部的联系紧密,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有效缓解头痛等症状。
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当足部和腿部出现问题时,首先应选取足阳明胃经进行治疗。这是因为足阳明胃经与脾胃有关,通过调理脾胃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腿部不适。
臂太阴可汗出,足阳明可汗出:如果患者出现手臂部位的病变,可以选择手太阴肺经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足部的病变,可以选择足阳明胃经进行治疗。这是因为手太阴肺经和足阳明胃经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针对这些经络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症。
故取阴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阳;取阳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阴:治疗时应遵循“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原则,即对于寒证应选用温热性质的穴位进行治疗,而对热证则选用清凉性质的穴位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和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在针刺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导致体内气血紊乱或损伤,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医生在针刺时应确保针具正确放置于穴位上,并掌握好针刺深度和力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精泄则病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疽也:如果因针刺不当导致精气外泄,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产生痈疽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医生在操作时要非常谨慎,确保针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