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
治癫疾始作,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骨也。
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筋癫疾者,身倦挛急,脉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诗句】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
治癫疾始作,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骨也。
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筋癫疾者,身倦挛急,脉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译文】
眼睛眦角向外突出到面部的,是锐眦。在面部靠近鼻子的,是内眦。向上的叫外眦,向下的叫内眦。癫病开始发作的时候,患者首先感到不愉快,头部沉重疼痛,眼睛向上看的时候,眼球发红,严重的会发作极点以后就感到烦躁不安,这种症状应当注意观察病人的脸色。治疗癫病时,应该针刺手太阳、阳明、太阴经络上的穴位。如果病人的血象发生变化,就要停止治疗。
癫病开始发作并伴有口唇抽动的症状,应当针刺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如果病人出现左边抽搐的情况,则应当针刺右边的小肠经穴位;如果病人出现右边抽搐的情况,则应当针刺左边的小肠经穴位。如果病人的血象没有变化,那么就要采取灸法治疗,灸法要连续灸20壮。所谓穷骨就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癫病的病变部位在骨部的人,面部的骨骼和牙齿周围的肌肉都肿胀充盈,而且骨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还常常出汗,感到烦躁和闷塞。呕吐时,吐出大量泡沫水样物,气向下泄泻。这种情况不能治愈。
癫痫的病变部位在于筋的人,会感到身体疲乏,肌肉拘挛,并且脉搏很大。治疗的时候应当针刺颈部的大杼穴。如果呕吐时有大量泡沫水样物排出,气向下泄泻,同样不能治愈。至于脉搏的病变情况,则表现为突然跌倒昏倒,四肢的脉象都变得膨胀而失去正常的弛缓状态。对于脉搏满盛的,应全部刺出血液以泻邪;如果脉象不足的,则应针灸夹住颈后的大椎穴,再针灸背部的带脉穴,距离腰部3寸远的俞穴。如果呕吐时有大量泡沫水样物排出,气向下泄泻,同样不能治愈。癫病是一种病情突然发作如同发狂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愈的话,将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