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路喻。普路喻。
第七圆明大慧悟。四门百八离名数。
生灭妙有悬通度。三界大师实难遇。
生死涅盘不留住。爱河逆上不合渡。
即心非心魔自去。去底利去。
鲁留卢楼普路喻。诸佛弟子常觉悟。
一念净心无染污。一切魔军自然去。
闾闾屡。专注。
娑诃耶。大悟。
这首诗是《楞伽经》中的禅门悉谈章八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解:
普路喻(普路,意为平等;喻,比喻。普路喻,即平等之喻)
- 第七圆明大慧悟:第七是指第七次顿悟,圆明指圆满明了的智慧,大慧是指极高的智慧。这句诗表达了对第七次顿悟的高度赞扬和对圆满明了的智慧的追求。
- 四门百八离名数:四门指的是佛教修行中的四种基本法门,分别是苦集灭道。百八是指佛教中的各种法门。离名数指的是超越世俗的名称和数字。这句诗强调了佛教修行的普遍性和超越性。
- 生灭妙有悬通度:生灭指的是一切事物都有生有灭的过程,妙有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和特性。悬通度指的是超越世俗的境界。这句诗表达了对超越生死轮回、领悟生命本质的追求。
- 三界大师实难遇: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大师指的是有大智慧、有大能力的人。这句诗表达了对遇到具有大智慧、有大能力的人的珍视和追求。
- 生死涅盘不留住:生死指的是生命的生与死,涅盘指的是涅槃,即解脱生死轮回的境界。这句诗表达了对达到涅槃境界的向往。
- 爱河逆上不合渡: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爱情如同一条河流,逆流而上的人是无法渡过的。这句诗表达了对爱情中执着和束缚的批判。
- 即心非心魔自去:即心指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非心指的是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魔指的是烦恼和困扰。这句诗表达了通过自我修炼,可以摆脱外界的干扰,达到内心的平和。
- 去底利去:去底利是佛教用语,指去除所有的障碍和困难。这里的“去”可以理解为去除或消除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要去除所有障碍和困难,追求内心的平静。
- 鲁留卢楼普路喻:鲁留卢楼指的是佛教中的七层塔楼,普路喻则是平等之喻。这句诗表达了对佛教修行和修行者的理解。
- 诸佛弟子常觉悟:诸佛指的是佛教中的众多佛陀,弟子指的是跟随佛陀修行的人们。这句诗强调了佛教徒应保持觉悟,不断修行。
- 一念净心无染污:一念指的是一个念头、一个瞬间,净心指的是纯洁的心,无染污指的是不受污染。这句诗表达了对内心清净的追求。
- 一切魔军自然去: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魔军则是指烦恼和困扰。这句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烦恼消散的认识。
- 闾闾屡:专注,形容专心致志地做某事。这句诗鼓励人们专心修行,不要分心。
- 娑诃耶:大悟,表示达到了深深的领悟和顿悟。这句诗表达了对大彻大悟的追求。
赏析:这首诗以《楞伽经》中的禅门悉谈章八首为主题,通过对佛教教义的阐述,传达了对顿悟、修行、清净等佛教理念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佛教教义的解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