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吞六国更何求,童女童男问十洲。
沧海不回应怅望,始知徐福解风流。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把握。解答时,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从炼字、手法、情感等角度赏析诗句。

“平吞六国更何求”意思是说,统一天下后,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秦皇一统天下与六国的灭亡进行对比,突出了秦皇统一六国后的狂妄与无知。“童女童男问十洲”的意思是说,童男女们纷纷前来询问,他们想去看看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童女童男问十洲”,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之情。“沧海不回应怅望”的意思是说,沧海没有回答他的怅惘与期待。沧海指大海,用沧海来比喻秦皇,说明秦皇的威武之极,已经无人可以与之抗衡,他想要做的事,自然没人敢反对。“沧海不回应怅望”,既写出了秦皇的威武霸气,又表现出秦皇的骄纵自负。“始知徐福解风流”的意思是说,才知道徐福有那么高的才学,懂得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徐福是秦皇派去寻求长生之药的人,也是秦始皇派去寻访仙人的使者,在诗中作者通过徐福的行踪,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传说的关注。“解风流”指的是徐福善于交际、能言善辩,能够游说各国诸侯。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然后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内容要点。最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不要遗漏重要信息,尤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情感。

【答案】

译文:

我自认为天下无敌,还求什么呢?那些被我征服的国家,一个个都成了废墟。童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我眼前,问我要去的

地方在哪里?我告诉他们,要去到遥远的瀛洲岛。但瀛洲岛上早已人迹罕至,沧海桑田,变化莫测,谁又能说得准呢?这

些人都不相信我的诺言,只好叹息着离去。只有徐福,聪明过人,懂得人情世故,才能让我信服。

注释:

祖龙:秦始皇名嬴政,自称“祖龙”。“祖”指“始皇帝”,意为“第一位”。

童女童男:指童男女们。

问:询问。

十洲: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徐福:秦始皇派遣东渡寻求长生不死之药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当时,唐王朝正经历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国家正陷于内忧外患之中。诗人目睹了唐玄宗穷兵黩武、骄奢荒淫的行径,心中不免涌起强烈的不满与愤慨。诗人借对秦始皇求仙寻药事的追忆,讽刺了唐玄宗迷信神仙、荒淫无道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