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解析】
(1)湘江曲:指湘水边的曲调。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哀怨的古筝独奏了一曲湘江边的歌,那曲子里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倾诉着湘江波光的翠绿。“哀筝一弄”,写出筝的音调凄凉,“声声”写出筝的音调婉转,“写尽”说明筝曲中的情感丰富而细腻。湘江,指湘水;湘波,指湘江的流水;“写尽”说明筝曲中的情感丰富而细腻。“湘波绿”,形容湘江水清澈碧绿。
(2)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纤细的手指拨动十三根琴弦,轻轻地诉说着内心的幽愁与怨恨。“纤”是细小的意思,“十三弦”,泛指琴上的弦数。“细将幽恨传”,细细地诉说着自己的幽愁与怨恨。“幽恨”指心中的忧愁怨恨,用“细将”表明这种幽恨是慢慢地传达的。“传”字表明这种幽恨是悄悄地传播的。“纤指”,指弹筝的人,“十三弦”泛指琴,“细将幽恨传”指弹奏者在演奏中将自己的忧愁和怨恨传递给听者。
(3)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在宴会上弹奏起秋天的曲调,就像玉制的琴柱斜插在飞翔的大雁之间一样。“秋水”,指秋天清凉的水;“慢”,“缓慢”;“玉柱”,喻指琴弦,“斜飞雁”,比喻筝曲如同飞翔的大雁般悠扬。“玉柱”,指弹筝的人,“当筵”,指在宴席上弹奏。
(4)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当弹奏到让人心痛的地方时,就像春天的山峰,眉毛被染上了淡淡的墨色。“断肠”,形容极度伤心痛苦,无法自持;“春山眉黛低”,描绘出一幅女子含情脉脉、眉如远山之黛、低垂如柳叶的娇美形象,暗喻女子因相思而眉心愁苦。
【答案】
【注释】
(1)湘江,指湘水;湘波,指湘江的流水。
(2)纤细的手指拨动十三根琴弦,慢慢地诉说着自己的幽愁与怨恨。
(3)在宴会上弹奏起秋天的曲调,就像玉制的琴柱斜插在飞翔的大雁之间一样。
(4)当弹奏到让人心痛的地方时,就像春天的山峰,眉毛被染上了淡淡的墨色。
赏析:
此词描写一位思妇怀人不寐的情景。上片着重表现她的哀伤心情。开篇即以哀筝一弹来渲染气氛,接着以“声声”“写尽”等词语点明她弹筝时的心情和情绪。她弹筝时的动作、神态,以及所弹曲子的意境,都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了,从而突出了她内心深藏的忧伤与寂寞。下片则着重描写其孤独的生活状况。开头两句写宴席中她弹琴的情景,通过对比手法,反衬出她的孤独与寂寥。最后一句写她因思念丈夫而眉宇间流露出愁苦之情。全词语言清丽,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