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馀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馀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茈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屦之意。

诗句释义:

  •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这句诗描述了侯某人在靖康年间(1127年)守卫淄川时的情形,他听说金军入侵京城,感到十分迷茫和无助,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舍。

译文:

  • 至靖康丙午岁,侯某驻守淄川。听闻金兵侵犯京城,四周一片混乱,他的心情非常复杂,既留恋过去的一切,又感到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关键词注释:

  • 至靖康丙午岁: 指的是公元1127年,这一年宋朝被金国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 侯某: 指侯某,即侯景。
  • 闻金人犯京师: 听到金军进攻京城的消息。
  • 四顾茫然、盈箱溢箧: 形容侯某的心境和对周围环境的无奈感受。
  • 且恋恋、且怅怅: 表达了侯某对往昔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知道这可能不会属于自己了,意味着他的一些财物或资源可能会被金军掠夺。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侯某在靖康之变期间的心境变化。从最初的不安与困惑,到后来的情感转变,再到最后的决绝与无奈,诗人通过对侯某心理状态的描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那个动荡时代人们的恐惧、焦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诗中的“四顾茫然”和“盈箱溢箧”等词句,也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个人的无力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