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来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人间邪?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诗句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来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人间邪?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译文

今天忽然阅读这本书,如同见到老朋友一样感到亲切。因为回忆到侯(指李清照)曾经在东莱的静治堂,书卷初编成时,用芸香和丝带装订,每十卷为一帙。每天傍晚,官吏散去之后,就校对两卷书籍,题写一卷的跋文。这本二千卷书中,有五百卷被题写的跋文。今天看到它像新的一样,而坟墓的树木已经长出拱形的枝条了,真是可悲啊!
过去萧绎被江陵城陷落,不惜国家灭亡而毁掉书画;杨广被江都城陷落,不悲伤自己死亡而重新取回图书。难道是人的本性所特有的吗?是生与死的都不能忘记吗?也许这是上天的意思认为我太卑微,不值得享有这样的珍宝呢?或许也是死者有知觉,还斤斤计较地珍惜着,不愿留在人间呢?为什么得到如此艰难而失去却如此容易呢?
唉!我从小陆机作赋两年,到超过蘧伯玉知道错误两年,这三十五年之间,忧虑患得患失的事情太多了。但是有得就有失,有聚就必然有散,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人失去了弓却得到了另一只弓,这又能说什么呢?所以我区区记录它的始终,也是为了警戒后世喜爱古代博学雅致的人。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注释

  1. 金石录后序:这是李清照为自己的文集《金石录》所写的一篇后记或序言。
  2. :这里指的是李清照(易安居士)。
  3. 东莱:指李清照的故乡山东东平县东莱镇。
  4. 装卷初就:是指书籍开始装订起来。
  5. 芸签缥带:芸签是一种用来整理文献的工具,缥带则是用淡黄色丝绸做的带子,用于悬挂书籍。
  6. 来十卷作一帙:每十卷为一帙(zhì),表示整理好的十卷书籍归在一起。
  7. 每日晚:每天晚上。
  8. 吏散:这里的“吏”指的是官府中的书吏,散去表示他们下班了。
  9. 校勘二卷:指对照、核对两卷书籍。
  10. 跋题一卷:指在书本末尾写上批注。
  11. 二千卷:指李清照的文集《金石录》。
  12. 有题跋者五百卷耳:其中有五百卷是被后人题写了跋文的。
  13.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难而轻易失去呢?
  14. 陆机作赋之二年:陆机的赋作时间大约在公元3世纪。
  15. 过蘧瑗知非之两岁:孔子的学生蘧篛(yuán)和颜回(yán hū)都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但颜回比蘧篛更早认识并接受了自己的过错。这里是用来形容李清照很早就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16. 三十四年之间:从李清照二十岁起到五十四岁去世,一共三十年零四年。
  17. 忧患得失:忧愁烦恼中得失很多。
  18. 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意思是说有得就会有失去,有聚集就会有分散,这都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19. 人亡弓,人得之:比喻人的离去和归来就像失去和获得一样。
  20. 死者有知:死者如果有意识,那么他们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21. 斤斤爱惜:非常小心地爱护。
  22. 区区记其终始者:仅仅是记录下这些事的起因和结果。
  23. 好古博雅者之戒:告诫那些喜欢研究古代文化的人。
  24. 壮月朔甲寅:农历正月初一。
  25. 易安室题:这是李清照为自己的文集《金石录》所做的后记或序言的署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