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劝东风腊里来。不知天待雪,恼江梅。东郊寒色尚徘徊。双彩燕,飞傍鬓云堆。
玉冷晓妆台。宜春金缕字,拂香腮。红罗先绣踏青鞋。春犹浅,花信更须催。
《小重山·其二立春日欲雪》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腊日天寒,梅枝不耐风雪而含苞欲放;下片写春天已到,百花争艳,但春寒未消。全词借物抒情,寄寓了作者对春天迟迟不至的感慨。
译文:腊日里东风劝我早来,不知天意待雪恼梅。东郊寒色还留徘徊。双彩燕飞傍鬓云堆。玉冷晓妆台,宜春金缕字,拂香腮。红罗先绣踏青鞋。春犹浅,花信更须催。
注解:腊(jiào) :指腊月初二或腊八节。
谁劝(suí):是谁(的人)劝我。
腊里来:腊月初二或腊八节的时候。
不知(wú zhī) :不知道。
天(tiān) :天气,这里指气候。
待(dài) :等待。
恼(nǎo) :使……恼怒。
江梅(jiàng méi):江边的梅花。
尚徘徊(shang pái huái) :还停留不去。
双彩燕(shuāng cǎi yàn) :成双的燕子。
鬓云堆(bìn róng duī) :形容女子的头发像堆积的云朵一样。
玉(yù) :玉石。
冷(lěng) :清凉寒冷。
晓妆台(xiǎo zhuāng tái) :清晓梳妆用的梳妆台。
宜春(yí chūn) :宜春宫。
金缕字(jīn lǚ zì) :金缕的花纹和文字。
拂香腮(fú xiāng shāi) :用手抚摸着香腮。
红罗(hóng luó) :红色的丝绸。
先(xiān) :表示时间上的提前。
绣(xiù) :刺绣。
踏青鞋(tà qīng xié) :踏青时穿的鞋子。
浅(qiǎn) :淡薄,不够浓厚。
花信(huā xìn) :比喻花开的声音,引申为花开的消息。
赏析:
《小重山》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内容为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情感。在这首词中,晏几道以“小重山”命名,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首句以”谁劝东风腊里来”开篇,描绘了一个冬日里的景象——腊月里的春风似乎有力量将冬天驱散,吹拂着大地万物。这句诗不仅表现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
第二句”不知天待雪恼江梅”则进一步描绘了冬末春初的复杂景象。这里的“不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疑惑和不确定感。而“天待雪”则暗示了冬季的严寒和即将到来的雪景。最后一句”恼江梅”则展现了梅花在严冬中顽强开放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坚韧不拔品质的钦佩之情。
第三句”东郊寒色尚徘徊”延续了前两句的主题,通过描绘东郊的景色,进一步强调了冬日的寒冷和漫长。”徘徊”则赋予了这些景物动态的特征,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它们在寒冷中的摇曳和徘徊。
第四句”双彩燕,飞傍鬓云堆”则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双彩燕翩翩起舞,飞傍着诗人如云般柔顺的鬓发,增添了几分活泼和生机。这里的“傍”字用得非常巧妙,它既表现了燕子轻盈的身姿,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愉悦。”鬓云堆”则形容了头发的美丽和丰盈,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五句”玉冷晓妆台”则转换了场景和主题。从热闹的户外回到了室内,诗人开始整理自己的妆容。”冷”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温度,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冷静和理智,与前面的热烈、激动形成了鲜明对比。”宜春金缕字,拂香腮”则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金缕的花纹和文字,以及拂过脸颊的香气,共同构成了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
第六句”红罗先绣踏青鞋”则再次回到户外,描述了春天的到来。”先”字表明了春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和期待。同时,”绣”字也暗示了春天的美丽和多彩,与前文的金色文字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七句”春犹浅,花信更须催”则是对整首词的总结和升华。尽管春天已经到来,但仍然有很多美好的事情需要我们去珍惜和努力。这里的”花信”是指花开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而”催”字则传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时间的珍视和把握。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情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它也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和生命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