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
方今将不择,独以兵乘边。
前攻已破散,后距方完坚。
以众亢彼寡,虽危犹幸全。
将既非其才,议又不得专。
兵少败孰继,胡来饮秦川。
万一虽不尔,省兵当何缘。
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
不田亦不桑,衣食犹兵然。
省兵岂无时,施置有后前。
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
百官勤俭慈,劳者已息肩。
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
择将付以职,省兵果有年。

【注释】

有客语省兵:有人对省兵一事发表意见。

方今将不择:如今将领们不用挑选。

独以兵乘边:只凭军队来抵御边境。

前攻已破散,后距方完坚:前面攻打已被击溃,后面防守却依然坚固。

以众亢彼寡:凭借人数众多去对抗敌方少的优势。

虽危犹幸全:虽然危险,但还能保全。

将既非其才,议又不得专:将领没有合适的才能,议论不能决定一切。

兵少败孰继:兵力少而失败,谁会继续作战。

胡来饮秦川:胡人入侵饮马到秦国的渭水一带。

万一虽不尔:万一情况没有这样严重。

省兵当何缘:省兵的原因是什么?

骄惰习已久:因骄傲懒惰已久。

去归岂能田:回家种田怎么还像从前一样。

不田亦不桑,衣食犹兵然:不耕种也不种桑养蚕,生活就像打仗一样。

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周代王畿地区的百姓,由于战争而失去了家园,因此《七月》诗中说:“王城多灾患”。

百官勤俭慈:百官勤勉俭朴,君主仁爱。

劳者已息肩:勤劳的人已经卸下了重担。

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游民羡慕田野生活,丰收不再取决于天气。

择将付以职,省兵果有年:选拔合适的将领,省兵之事终于有了结果。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作者任左拾遗时。诗人在诗中对朝廷的用兵策略提出了批评。

首联“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是全诗的总论,提出一个观点,即国家应该从根本着手治理国家,而不是仅仅关注军事上的征伐。接着诗人列举当前朝中一些官员的行为来说明这一点,他们只是一味地追求军事的胜利,忽视了政治上的建设。

颔联“方今将不择,独以兵乘边”,则是进一步论述这个问题,强调现在的官员们没有合适的才能,他们的讨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最后两句“虽危犹幸全,将既非其才,议又不得专”,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状况的担忧,认为即使面临危险,只要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就还算是幸运的。然而现在的官员们并没有这样的才能,他们的讨论也不能决定一切。

颈联“兵少败孰继,胡来饮秦川”,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说明这个问题。这里所说的“胡”是指胡人,即北方的少数民族。诗人指出,如果国家的军事实力不够强大,那么即使面对敌人的入侵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反而会让敌人更加嚣张。最后两句“虽危犹幸全,将既非其才,议又不得专”,则再次表达了诗人的观点,认为即使面临危险,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就能确保国家的稳定。然而现在的官员们并没有这样的实力,他们的讨论也不能决定一切。

尾联“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不田亦不桑,衣食犹兵然”,则是对前面的总结和深化。诗人指出,现在的社会风气已经变得过于安逸了,人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勤劳了。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导致了国家的不稳定。最后两句“虽危犹幸全,将既非其才,议又不得专”,再次强调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即使面临危险,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就能确保国家的稳定。然而现在的官员们并没有这样的实力,他们的讨论也不能决定一切。

这首诗通过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当时朝廷用兵策略的问题所在,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定和发展的渴望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