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春未老。红蜡团枝,费尽东君巧。烟雨弄晴芳意恼。雨馀特地残妆好。
斜倚青楼临远道。不管傍人,密共东君笑。都见娇多情不少。丹青传得倾城貌。

【注释】

蝶恋花

燕子来时春未老。红蜡团枝,费尽东君巧。烟雨弄晴芳意恼。雨馀特地残妆好。

斜倚青楼临远道。不管傍人,密共东君笑。都见娇多情不少。丹青传得倾城貌。

【赏析】

《蝶恋花·燕子来时春已老》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一首词作。此词上阕写景抒情,下阕写事抒怀,全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燕子来时春已老”起笔突兀,一反常情,却出语自然,不露痕迹。“燕子”,即黄莺。“燕子来时”,指春天到来,自然界万物复苏之时。“春未老”,则以燕子之早归为喻,暗寓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之感伤。“红蜡团枝”句,写春景之美。用“红蜡”、“团”等字,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红花簇拥的树梢,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艳丽景象。“费尽东君巧”,化用了谢灵运诗句“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一斗,失于众手,各识所短”(见《世说新语·文学》),言其巧妙非凡,无人可比。而自己却未能领会其中奥妙,只能感叹造化之神奇。“烟雨弄晴芳意恼”,写春雨之后天气转晴时的美妙景色,以及作者由此产生的惆怅感伤之情。“芳意”,即花香。“恼”字,表现了作者因春光短暂而感到惆怅失落的心情。

“斜倚青楼临远道”,写主人公在楼上倚栏远望,思念远方的人或景物的情景。“青楼”,指妓院。“斜倚”,“倚”与“斜”都是使动作发生姿态变化,但“斜倚”更富有动态美,更能表现出人物的情态。“临远道”则表明她身在高处,目之所及之处皆是远方,表达了她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不管傍人,密共东君笑”句写她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以及她那种痴情不悔的精神风貌。“傍人”,指身边的人,“东君”,指春神,即春风。“密共笑”表明她在爱情上的态度是大胆而又执着的,即使周围的人不理解也不妨碍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坚持。

“都见娇多情不少,丹青传得倾城貌”两句,写主人公的美丽动人。“倾城”,出自《汉书·外戚传》:“古者天子后称皇后,曰:皇后曰椒风,帝曰椒房,诸侯曰大国。”这里用“倾城貌”来形容她的美貌足以让整个城市为之倾倒。“丹青传得”,指通过绘画将她的美貌传颂出去。“传得”,传扬、传播的意思。“倾城”,即倾城,倾国之意。这两句既表现了主人公美丽动人的形象,又赞美了她高洁脱俗的品格。

【译文】

燕子飞来了春天还未老去。红花如蜡般簇拥着枝条,真是费尽了东君的匠心。烟雨蒙蒙,晴天之后花儿更加艳丽惹人恼。雨后特别清新的妆容让人喜欢。

我斜靠在青楼上遥望着远处的路。不管旁人怎样看我,都要和春风一起笑。大家都看到了我的娇艳可爱,但我依然保持自己的高洁。画中传扬着我的倾国容颜。

【赏析】

《蝶恋花》词以“春”为题,主要写了春色的美好和春光的短暂,表达了作者惜春伤别的情怀。范仲淹一生政治生涯充满坎坷,但他总是胸怀大志,心系国家和人民,关心民生疾苦。这首词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很高的作品。

开头一句写燕子归来,暗示春天来临;第二句写红花簇拥树头,形容春天景色的迷人;第三句写天晴之后,百花盛开,芳香撩人;第四句写天晴之后,空气变得清新,令人愉悦。这些句子都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但最后两句却是转折:“斜倚青楼临远道,不管傍人密共东君笑。”意思是说,自己独自倚靠在青楼上远望,任凭旁人怎么看都不放在心上。这两句既写出了主人公的孤傲不群,也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都见娇多情不少,丹青传得倾城貌”,写主人公的美丽动人,不仅因为容貌出众,更因为她性格中的多情和纯真。这句中的“都”字和“少”字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多情和纯真。

整首词情感真挚深沉,语言优美流畅,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婉约的柔情,堪称范词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