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凝眸。正行云遮断,澄练江头。皓月今宵何处,不管中秋。朱阑倚遍,又微雨、催下危楼。秋风空响更筹。不将好梦,吹过南州。
浮远轩窗异日到,山空云净,江远天浮。别去客怀,无赖准拟开愁。冰轮好在,解随我、天际归舟。何须舞袂歌喉。一觞一咏,谈笑风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与主旨;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信息点”进行概括,如意象,关键词语等,并加以分析;最后结合诗歌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评价即可。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诗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注意审清题目要求,用恰当的方法作答。

1.注释:①毗陵(今江苏常州):即吴郡。②澄江:指苏州的长江。③智夫:赵令畤,字德庄,苏轼之友人。④浮远轩窗:指苏轼所居的沧浪亭。⑤南州:指临安府。⑥冰轮:指月亮。⑦何须舞袂歌喉:《庄子·渔父》:楚王请宋元君之女为妻,三日不治衣,削薪而爨,五日不制衣,采蓝以染。庄子往见之曰:“吾闻楚有神巫,多钱善投诸,弟子曰:‘臣非不知也,病之也。愿得一投其室中,可以无疾。’于是为之筑台三年而未成。匠石见而笑之曰:‘不然!古有大术者,有生之年,以大易小,以乐易悲,复于死命之后,以吾所易者,反以易吾之始所易者,可乎?’”此处借喻自己虽遭贬官,然仍能逍遥自得,无所拘束。⑧谈笑风流:指生活闲适愉快。

译文:

荷花香气在中秋时节弥漫在毗陵,我看不见月亮,写了几句话还没有写成,第二天到澄江去,路上先给赵智夫寄了一首诗。

醉后凝望江面,云层遮蔽了天空,月光皎洁明亮。今夜月亮将到什么地方去呢?不管中秋节。

栏杆边倚遍,又有细雨催下高楼。秋风在空中空响更鼓的报时。不要让我的好梦,吹过临安府。

沧浪亭里异日再游,山空云净,江阔天高。别后思念朋友,无赖地想打开忧愁的门儿。月亮好极了,它随我乘舟天际归去。何必像古人那样挥洒歌喉舞蹈?一杯美酒,一篇咏唱,谈笑风生。

赏析:

《鹧鸪天·荷花香中秋在毗陵》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月夜送信之事,下片写秋夜赏月之事。词人把写景与抒怀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送信和赏月两个不同的场景,写出自己的孤苦处境和内心的无限思绪。

“芰荷香中秋在毗陵”,起句写节令。“芰荷”是莲花的别称,“香”指花的芬芳。“中秋”即秋季八月十五日。《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是月也,日在翼,昏虚中,旦柳中。”《汉书·历律志》:“孟秋七月中,孟享尝谷,其帝少昊。”孟秋,即秋季八月。“中秋”即农历八月十五日。“在毗陵”,指作者当时住在毗陵(今江苏宜兴)。“不见月”三句说,因为天气不佳,没有看到明月。“数语未成”,是说自己构思未就的意思。“后一日来澄江”,写自己第二天来到澄江(今江苏丹阳北)的情景。

“醉凝眸。正行云遮断,澄练江头。”过片写自己到澄江后见到的景象。“醉凝眸”二句,写自己站在澄江江头,仰望着满天行云。“澄练江”就是长江。“皓月今宵何处”一句,是说自己在江上举杯邀月,却找不到月亮。“不管中秋”,是说自己并不计较这个日子是否值得庆祝。“朱阑倚遍”,写自己凭栏而立,久久徘徊。“微雨”、“危楼”,都写出了自己孤独的心情。“秋空”句,写自己举杯向空中的明月祝酒。“不将好梦”两句,是说自己虽然想入梦乡,但是好梦被无情的风雨吹过了。

“浮远轩窗”三句,写自己到了沧浪亭后的感受。“浮远轩窗”即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异日到”,即将来还要再来。“山空”、“云净”,都是写沧浪亭四周的景色。“江远天浮”句,是说自己站在沧浪亭上眺望远方,只见一片空阔的江海和天空相连。“别去客怀,无赖准拟开愁”,是说自己想到将要离开朋友,不禁感到惆怅和忧伤。“冰轮好在”三句,写自己对朋友的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冰轮”即月亮,这里指月亮。“解随我”句,说自己愿意随着月亮回到故乡。“何须舞袂歌喉”,是说自己并不需要借助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一觞一咏,谈笑风流”,是说自己和朋友一起饮酒赋诗,畅谈人生,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首词写得十分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