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云十丈跨杉溪。偏称夜凉时。我来正值,一滩月朗,万木霜飞。
谪仙不住人间世,此恨有谁知。何人画我,倚阑得句,听水忘归。
晴云十丈跨杉溪,偏称夜凉时。
我来正值,一滩月朗,万木霜飞。
谪仙不住人间世,此恨有谁知。
何人画我,倚阑得句,听水忘归。
注释:
- 晴云:晴朗的天色。
- 十丈:形容云层非常厚密。
- 杉溪:杉树环绕的溪流。
- 偏称:特别符合或者适合。
- 夜凉:夜晚的凉爽。
- 月朗:月光明亮。
- 霜飞:霜花飘落。
- 谪仙: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李白。
- 人间世:指现实世界。
- 此恨:这种遗憾或哀愁。
- 何人画:是谁绘制的。
- 倚阑:靠在栏杆上。
- 得句:得到诗句。
- 水忘归:忘记了回家。
赏析:
《眼儿媚·题九里桥》是宋代诗人危昴霄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来到九里桥的情景,观赏到美丽的月景和霜雪飞舞,表达了对仙境之美的向往和对人世之情的悲伤。
“晴云十丈跨杉溪,偏称夜凉时。”开篇即以高远的意象拉开序幕。晴空如洗,云雾缭绕,仿佛十丈之高的云彩横跨在杉树环绕的溪流之上,这画面显得既宁静又神秘。这样的自然景色在夜晚时分显得尤为动人,为整个作品增添了几分清冷与孤寂的氛围。
“我来正值,一滩月朗,万木霜飞。”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恰好在这个时刻来到九里桥,正值月光朗照、霜气弥漫之时。这里的“月朗”与“霜飞”相映成趣,不仅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夜景,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触动或感慨。
“谪仙不住人间世,此恨有谁知。”最后两句,诗人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感慨——那些超脱尘世的仙人也无法长久地停留于人间世界,而这种遗憾和哀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通过这一反问,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所产生的无奈与失落。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的自然夜景图景,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它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无法实现的理想的一种深沉叹息,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和哲思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