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曾飞矢集蛮毡,一着鞭争万骑先。
邑篆愧分炎瘴地,朝衣犹惹御炉烟。
莲塘小饮香随艇,月榭高吟水压天。
此日隔花参簿尉,乌纱同乐太平年。

注释:

饮故祭酒黄公:饮酒祭祀已故的黄公。黄公,指黄裳,诗人的朋友。

记曾飞矢集蛮毡,一着鞭争万骑先:记得曾经有一支箭射在了蛮族的毡帐上,一匹马挥动着马鞭,与众多骑兵争先恐后。

邑篆愧分炎瘴地,朝衣犹惹御炉烟:惭愧自己被分派到南方湿热的地方做官,身穿朝服,仍然沾染了御用的香料气息。

莲塘小饮香随艇,月榭高吟水压天:在莲池旁边小饮,荷花的香味随着小船漂来;登上月台吟诗,水声压过了天空的云彩。

此日隔花参簿尉,乌纱同乐太平年:今天在这里当了一个小小的县官,和百姓一起享受太平盛世。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绝。作者以黄裳为背景,抒发了他在官场上的感慨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首句“饮故祭酒黄公”,回忆了与黄裳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在官场上的相互扶持。黄裳是作者的朋友,曾在官场上受到排挤,作者一直与他并肩作战。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段友情的珍惜和怀念。

次句“记曾飞矢集蛮毡”,描绘了一幅边疆战场的画面。黄裳曾在边疆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众人的敬仰。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黄裳英勇善战的钦佩之情。

第三句“一着鞭争万骑先”,表现了黄裳在战争中的英勇形象。他挥舞着马鞭,与众多骑兵争先恐后,展现了他的英勇气概。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黄裳的崇敬之情。

第四句“邑篆愧分炎瘴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被分派到南方湿热地方的无奈和愧疚。黄裳被分派到这种环境艰苦的地方,让他感到惭愧和无奈。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黄裳的同情和理解。

第五句“朝衣犹惹御炉烟”,描绘了作者身穿朝服的形象。虽然身处炎热的环境,但他依然保持着庄重的形象,身上沾染了御用的香料气息。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黄裳的尊敬和敬佩。

第六句“莲塘小饮香随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莲塘边小饮,荷花的香气随着小船飘来,让人心旷神怡。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

第七句“月榭高吟水压天”,描绘了一座月台上吟诗的场景。月光洒在水面上,水波荡漾,仿佛要压过天空的云彩。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陶醉和赞美。

尾句“此日隔花参簿尉”,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望。今天在这里当了一个小小的县官,和百姓一起享受太平盛世。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黄裳的回忆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英勇、尊重、自然之美等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