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

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

【解析】

此诗为一首词牌名《品令》的词。全词上阙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唱歌,下阙则描写老翁尽管解歌,但雪白的鬓发、霜白的胡须却难以掩饰他内心的衰老。

【答案】

译文:

歌唱时一定要有玉人檀口,皓齿冰肤,她把心事通过歌声传递,娇声颤颤,字如贯珠。虽然老翁懂得唱歌,但是雪白的鬓发、霜白的胡须却难以掩饰他内心的衰老。大家说,她的模样如何,怎比得上念奴呢?

赏析:

此词写一个美丽女子的唱歌。开头四句写其外貌:“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这“玉人檀口”和“皓齿冰肤”两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女子的美貌;而且从后面看,还可以看出这位女子不仅长得美,而且能唱好歌。“意传心事,语娇声颤”,说明她的歌声也富有深情。“语娇声颤”中的“娇”字,用得非常恰当,既形容了声音细嫩柔美,又表现了说话者对听者的温柔关怀,更显出说话者对听话的关心与怜爱。这里所说的“心事”、“语娇声颤”,是作者想象中女子所说的话,因而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意传心事,语娇声颤”,下面两句就写女子唱歌的情形:“字如贯珠,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这里用“珠”来形容字,形象地写出了女子唱歌时吐字清楚,像串连起来的珍珠一样,一气呵成。“雪鬓霜须”是老翁的真实写照,表明他虽懂唱歌,但已年高力衰,无法再唱出当年那美妙动听的歌声。

最后一句是全词的关键所在:“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比念奴?”这是说,大家都认为这个女子的容貌胜过当年的念奴,也就是唐代著名的歌女念奴。这句结尾语带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比较女子的长相,实际上是说女子唱歌胜过念奴。因为念奴是古代有名的歌女,所以人们往往以念奴来称赞歌声美妙的歌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