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记浔阳江上宴。庾公楼上凭阑遍。北望淮山连楚甸。真伟观。中原气象依稀见。
漂泊江湖波浪远。依然身在蛮溪畔。愁里不知时节换。春早晚。杜鹃声里飞花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写作手法的理解。作答时注意结合全诗理解,不能只抓住一两联分析。
“长记浔阳江上宴”:长记着在浔阳江边的宴会。长记,长久地记得;浔阳江,指长江流经浔阳城时的一段江面。江边,即湓口。湓城是东晋时期庾亮的府邸(今江西南昌市西南)。庾亮曾任中书令,封武康县侯,故称庾公楼。这里用“长记”一词,说明作者对这次宴会记忆犹新。江上宴会,是指作者与友人在浔阳江畔举行的一次盛大的宴会。“凭阑遍”,凭倚栏杆而尽览周围风光。
“北望淮山连楚甸”:向北远望淮山,连绵到楚国的原野。淮山,淮河的山峦,此处泛指江淮一带群山。楚甸,楚地的原野,泛指中原地区。“真伟观”:真是宏伟壮观的景象呵!这两句写景,描绘出诗人眼中所见的壮丽景色: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从湓口一直蜿蜒至中原大地,那巍峨的山脉,高耸入云,连绵不断,气势磅礴。
“中原气象依稀见”:中原地区的气象似乎隐约可见了。中原,这里指代北宋都城汴梁。“中原气象”,指汴梁的形势。“依稀见”,隐约可以看见一点。
“漂泊江湖波浪远”:我在漂泊辗转中,历尽风浪。“漂泊”,四处流浪。“江湖”,这里泛指南方的江河湖海。这两句写景,描写了诗人浪迹天涯的生活状态:他随波逐流,漂泊于江湖之上,历经千辛万苦。
“依然身在蛮溪畔”:尽管如此,我依然身处蛮荒之地边陲。“蛮溪”,指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畔”,边沿。这两句写景,描写了诗人身处蛮荒之地边陲的凄凉景象:尽管他在浪迹天涯的过程中历经艰辛,但仍然身处蛮荒之地边陲,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愁里不知时节换”:忧愁之中,竟不知道四季的变化。“愁里”,忧愁之中。“时节”,这里指季节或光阴。这两句写景,描绘了诗人在忧愁之中,竟然不知道季节变换的情景。这一句中的“愁里”、“时节”,都是表现诗人内心极度忧愁的情感。
“春早晚”:春天的早晨或傍晚。这两句写景,描述了诗人在忧愁之中,对春天来临时刻的渴望之情:“春早晚”,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期盼。
“杜鹃声里飞花满”:杜鹃鸟在哀鸣时,空中飞满了花瓣。杜鹃,又名子规(quī),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死后所化而成的鸟,传说此鸟鸣声凄切,其声似“不如归去”之怨曲,因此被民间认为是悲啼之音的代表。“花满”,形容落花飘散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谪居沅州时所作,词中通过回忆昔日与友人在浔阳江上的宴会,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全词语言质朴流畅,风格明快豪放,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