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岁高名动九重,衡山别后碧云空。
紫袍亲受龙墀上,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隶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当世群贤尽响风。
【注释】
奉赠宣义大师英公:赠送给宣义大师英公。宣义大师,即唐懿宗时宰相崔铉,字英公。高名动九重,指其声望高,名震京城。衡山别后碧云空,衡山,即衡岳(在今湖南衡阳),衡山有玉女峰,传说为西王母的侍女琼华之居。碧云,指山峰上白云缭绕。此句谓英公离去后,京城中人对其怀念如故。紫袍亲受龙墀上,紫袍,指紫色官服。龙墀,宫殿中的台阶,此处代指皇帝的御座。此句谓他曾经身居朝廷中枢而位极人臣。白足频登虎殿中,白足,指白色官靴。虎殿,皇宫中的殿堂,这里泛指朝廷。此句谓他曾多次升迁入朝拜见皇帝。小篆每轻秦相法,小篆,指隶书的一种变体。秦相法,指秦国相国吕不韦编撰的《吕氏春秋》,是当时通行的书法标准。此句谓他的书法比秦国丞相的标准更胜一筹。隶书犹鄙晋臣功,隶书,指隶书的一种变体。晋臣,指晋代书法家张芝。此句谓他的书法不如晋代书法家。多才多艺如师少,多才多艺,指英公具有多种才能和技艺,如同老师一般。师少,指英公年纪尚轻。当世群贤尽响风,当世,指当代。群贤,指众多的贤能之人。尽响风,指众人对他都称赞不已。
【赏析】
崔铉,字英公,宣义大师,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这首诗是他的自述诗,是他辞别宣义大师时所赋。
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宣义大师分别以后,诗人思念之情。”昔岁高名动九重”,说的是崔铉年轻时以文才著称于京师,受到朝廷的高度赏识。”衡山别后碧云空”,则是指崔铉离开京城后,京城人对他又怀念又惋惜。这两句是说诗人自己离开京城后,京城人对他的思念和惋惜之情。
第三四句写诗人曾身居中枢而位极人臣。”紫袍亲受龙墀上”,指的是他身居朝廷中枢而位极人臣。”白足频登虎殿中”,是指他多次升迁入朝拜见皇帝。这两句是说他曾在朝廷身居重要位置而受到皇帝的信任。
五六句写诗人的书法造诣很高,超过秦国丞相吕不韦编撰的《吕氏春秋》和晋代书法家张芝的隶书。”小篆每轻秦相法”,指的是他的小篆书法比秦国丞相编撰的《吕氏春秋》的标准更胜一筹。”隶书犹鄙晋臣功”,则是指他的隶书书法不如晋代书法家张芝的造诣深奥。这两句是说他的书法造诣非常高,超过了历史上许多名家。
七八句写诗人才华横溢,学问渊博。”多才多艺如师少”,是指他的才能很多,学识渊博,如同老师一般的贤德。”当世群贤尽响风”,是指他在当世的贤能之士们都十分仰慕他,称颂他。这两句是说他的才华和学识非常卓越,得到当世贤能之士的共同称赞。
全诗表现了诗人在离开京城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宣义大师英公才华和成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仕途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