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余入秦毁诗书,意在兵强黔首愚。
弊极煨烬几无馀,高齐风俗元自殊。
岂料乃喜知卷舒,况复是正丛冠裾。
公言所贬固不虚,我独谓其胜由余。
【注释】
由余:指西周初年秦穆公的谋臣由余,他向秦穆公献计,劝穆公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来统一中国,但被秦国的官吏所杀。
黔首:古代对百姓的称呼。
弊极煨烬几无馀:意谓秦灭六国时焚书坑儒,使得文化典籍几乎全部烧毁。
高齐:即北齐、北周。
卷舒:卷曲舒展。
丛冠:古时的帽子是圆顶,所以称圆顶为丛冠。
译文
由余进到秦国后毁坏诗书,意图在于使百姓愚昧无知。
弊政至极以至于焚烧典籍,几乎没有剩余,高齐的风俗原本就不同于中原。
岂料竟然喜欢知卷舒,何况又正中了丛冠裾。
公言所贬固不虚,我独认为它胜过由余。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以“题阎立本北斋较书图”作为题目,借阎立本作画题诗的题材,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政治黑暗和统治阶级的不满。
首联“由余入秦毁诗书,意在兵强黔首愚”,意思是说,由余进入秦国后,破坏诗书文化,其目的就在于使百姓愚蠢无知。这里诗人借用历史典故,指出当时统治者破坏文化典籍的用心所在。
颔联“弊极煨烬几无馀,高齐风俗元自殊”,意思是说,弊政至极以至于焚烧典籍,几乎没有剩余,高齐的风俗原本就不同于中原。这里诗人用对比手法,进一步揭示当时统治阶级破坏文化的用心所在。
颈联“岂料乃喜知卷舒,况复是正丛冠裾”,意思是说,哪料想到竟然喜好卷起袖子(喻指放下武器)而行动,何况又正当着朝服礼服。这里诗人用反语手法,讽刺统治者表面上崇尚儒术文教,实际上却大行暴力之实。
尾联“公言所贬固不虚,我独谓其胜由余”,意思是说,公言所贬固不虚,我却认为他胜过由余。这里诗人用反问手法,表达自己对统治者破坏文化行为的强烈不满。
全诗通过阎立本《北斋较书图》这一历史典故,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破坏文化的用心所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