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朝一片阳台影,飞来太空不去。栋与参横,帘钩斗曲,西北城高几许。天声似语。便阊阖轻排,虹河平溯。问几阴晴,霸吴平地漫今古。
西山横黛瞰碧,眼明应不到,烟际沈鹭。卧笛长吟,层霾乍裂,寒月溟蒙千里。凭虚醉舞。梦凝白阑干,化为飞雾。净洗青红,骤飞沧海雨。

【注释】

凌朝:早晨。

阳台:神话里指巫山神女所居之地,这里代指巫山。

栋与参横:即北斗星和参星并排,参星属辰星,在斗宿中;栋星属心宿,在斗宿的东边。

虹河平溯:彩虹横跨天空。

几阴晴:多少阴晴不定。

霸吴:泛指江东地区。今指浙江一带。

西山:指浙江天目山。

卧笛:指王徽之游山时吹奏的笛子声。

层霾乍裂:忽然间云开雾散。

白阑干:白色的栏杆。

青红:青色的云朵。

骤飞:急速飞腾,比喻云霞迅速变幻。

沧海雨:形容云霞变化迅速,像海水中的波涛一样翻腾。

【赏析】

《齐天乐·其三》是宋代词人张炎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于宋末元初,作者寓居于临安(今浙江杭州),词中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自然风光。词的上阕主要写杭州西郊的景致,下阕则写杭州的夜景,两阕相互呼应、互为映衬,构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卷。

“凌朝一片阳台影,飞来太空不去”,此句描绘了一幅晨曦中的杭州西郊美景图,清晨的天空,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阳台上,形成一道美丽的光影。“飞来”一词,形象地表现出阳台的轻盈与飘逸,仿佛是从太空中飘来的一般。

“栋与参横,帘钩斗曲,西北城高几许”,“参”、“斗”都是北斗七星的名字,“参横”是指参星横卧天际,“斗曲”则是斗宿弯曲如钩的形状,而“西北城高几许”,则形容了杭州西城地势高耸,直上云端。这些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天声似语。便阊阖轻排,虹河平溯。”“天声似语”是指天空中的声音如同人在说话一般,“阊阖”(chuāng hé)是古代传说中天上的宫门,这里用以象征天门,“虹河”则是彩虹跨越天河的景象。通过这样的描述,词人将杭州西城的壮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问几阴晴,霸吴平地漫今古。”这句表达了词人对杭州历史的感慨。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无论是在晴天还是雨天,它都展现出不同的美态。这种对比使得杭州的历史更加悠久,更加辉煌。

“西山横黛瞰碧,眼明应不到,烟际沈鹭。”这几句词描绘了杭州西郊的西山景色。西山如同黛色的眉毛俯瞰着碧绿的江水,而远处的烟雾中,一只鹭鸶正在飞翔。这里的“眼明”形容西山的轮廓清晰可见,“烟际沈鹭”则描绘了一只鹭鸶在烟雾缭绕的江面上自由翱翔的景象。

“卧笛长吟,层霾乍裂,寒月溟蒙千里。”这句词描绘了杭州夜晚的美景。一位游客躺在笛子里悠然自得地吹奏着曲子,忽然间云层消散,露出了明亮的月光,整个杭州都笼罩在这皎洁的月光之下。这里的“卧笛”是指游客躺在笛子里吹奏曲子的动作,而“层霾乍裂”则形容了云层的突然消散,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凭虚醉舞。梦凝白阑干,化为飞雾。”最后这两句词描绘了一种梦幻般的场景。游客在虚幻的空间中翩翩起舞,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当他陶醉其中时,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消失了,只剩下白阑干的影子在空中飘荡,最终化为飞舞的云彩。这里的“凭虚”是指游客在虚幻的空间中舞蹈,而“梦凝白阑干,化为飞雾”则形容了游客在梦中舞蹈的场景,以及他的影子在白阑干上的凝结和消散的过程。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杭州西郊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自然风貌。同时,词中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词人对杭州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