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书辞都门,整棹还苕川。
羁游二十春,寓农安一廛。
家无卓锥地,三挈囊衣迁。
移居古城隅,开门枕漪涟。
容膝居易安,环堵地自偏。
水竹惭履道,风物异平泉。
扫轨谢奔竞,面壁参枯禅。
仰愧此坊名,飞英驰日边。
吾方师老圃,樊须无间然。
何当毕婚嫁,四十在明年。
卜居飞英坊
束书辞都门,整棹还苕川。
羁游二十春,寓农安一廛。
家无卓锥地,三挈囊衣迁。
移居古城隅,开门枕漪涟。
容膝居易安,环堵地自偏。
水竹惭履道,风物异平泉。
扫轨谢奔竞,面壁参枯禅。
仰愧此坊名,飞英驰日边。
吾方师老圃,樊须无间然。
何当毕婚嫁,四十在明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卜居飞英坊的情景和心路历程。首四句点明离开京城、回归田园的决心;后八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 束书辞都门:“束书”意为收拢书籍,“辞都门”即告别繁华的京城。这里暗示诗人离开喧嚣的都市,回归宁静的田园。
- 整棹还苕川:“整棹”是整理船桨的意思,“还苕川”指的是返回苕溪边,也就是诗人的家乡。这里的苕溪是诗人心中的故乡,也是他心中理想的隐居之地。
- 羁游二十春:“羁游”指在外游历,“二十春”意味着在外漂泊已经二十年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辛酸与无奈。
- 寓农安一廛:“寓农”是指寄居农民,“安一廛”意思是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过得安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 家无卓锥地:“卓锥”是一种古代计量土地面积的小工具,“地”指土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土地和家园的渴望。
- 水竹惭履道:“水竹”是生长在水中的竹子,“履道”是指行走在道路上。这里用“惭”字来形容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感到自己的渺小,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谦逊和自省。
- 扫轨谢奔竞:“扫轨”是清除道路,“谢奔竞”是表示摒弃竞争和争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纷争,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 面壁参枯禅:“面壁”是佛教修行的方式,“参枯禅”是参悟佛理。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在田园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 仰愧此坊名:这里的“坊名”指代飞英坊,一个地名。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虽然居住在这个地名之下,但却感到羞愧。可能是因为诗人认为自己无法与飞英坊所代表的高官显贵相比。
- 飞英驰日边:这里的“飞英”是飞扬的英气,“驰日边”则是形容英气冲天,直指帝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关注,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吾方师老圃:这里的“师”是学习的意思,“老圃”是指种地的老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农业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 樊须无间然: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要像樊须一样,坚守本分,不追求名利。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于人生目标的追求,即通过农耕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何当毕婚嫁:这里的“毕”是完成的意思,“何当”是何时能够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家庭生活的期待,希望早日完成婚姻大事。
- 四十在明年:这里的“四十”是一个虚数词,用来表示时间的概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望,即希望在四十岁时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庭,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卜居飞英坊的描绘,展示了诗人从京城到乡村的过渡,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